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2021首届研究生“国学经典与中国哲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1-09-04

2021年8月25-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和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策划的首届研究生“国学经典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有28位研究生参与并发表演讲,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陈嘉明作主题为“知识论与中国哲学”的演讲,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杜保瑞作主题为“方法论与中国哲学”的演讲。本次研讨会有七场分论坛,儒家哲学专题四场,道家哲学专题一场,佛教哲学专题一场,中国哲学方法论专题一场,各专题分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点评。

 


主持人王国庆首先介绍了举办此次会议的初衷、主题和意义。为协助中国哲学领域青年硕博研究生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并推广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视野,由此筹备了此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面向中国哲学的前沿问题,提出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藉由对当代中国哲学家的理论建构之反省,发掘中国哲学理论的方法论议题,深入中国哲学经典文本,做出正确理解、准确诠释的国学研究成果,从而建构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范式。会议旨在提升青年研究生在中国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理论思维,同时研究生的论文发表会将在今后定期举办,希望能够为中国哲学领域硕博士研究生同学提供一个最佳的学术论文发表交流平台。主持人还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筹备情况,参会人员,并对与会者在疫情中还能满怀热情、通过云端相聚一堂表示感谢。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陈嘉明教授作主题演讲,题目为“知识论与中国哲学”,他从儒家“知”的概念入手, 将其“知”论解读为一种“力行”知识论,从儒家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认识, 即“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 他认为后者在儒家看来才是真正的知识,德性之知是以“诚”为立足点的, 其目标是“穷理”,“知行合一”说最能体现这种“知”论的特性。他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并非不存在知识论, 它只是未曾产生出“知道如是”的知识论, 而发展出了一种另一类型的、“知道如何”的知识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杜保瑞教授作主题为“方法论与中国哲学”的演讲,他从自己求学的履历中言说了中国哲学在国际化视野中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建构的挑战,以及自己在研究中国哲学中所作出的努力和创新,提出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主要以“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的四方架构为中国哲学的解释体系,以“系统性、检证性、适用性、选择性”为中国哲学真理观的四大问题。他勉励中国哲学的研究生能够持续深入研究,中国的强大更需要中国哲学的强大,希望后辈能有责任担当,为复兴中国哲学在世界的角色而不懈努力。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刘秀霞老师,枣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史大丰老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焦健洋,西北政法大学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邓宸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廖春阳等全国各地的28位研究生和老师,分别就自己的研究论文作了精彩演讲,点评老师山东大学哲学系王新春教授,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蔡家和教授,浙江大学哲学系何善蒙教授,山东大学哲学系陈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武云老师、刘妮老师和杜保瑞老师依次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和针对地指导,对个别优秀的论文进行了赞赏和肯定。


 


最后,研讨会的闭幕式中老师们纷纷对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给予了祝贺,分别讲述了此次会议的收获和展望。蔡家和老师指出,大陆的研究生论文水平已经远超台湾的研究水平,希望以后的会议能够邀请更多的台湾学者一起学习研讨。王新春老师指出,研究生论文写作中问题意识突出,论文主题创新,但研究的论述和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磨练。邀请的指导老师分别点评四位研究生的论文,特别指出的是,杜保瑞老师参与点评了所有参会者的论文,从中国哲学的宏观脉络中细致入微的指出论文的优势和不足。参会的所有人都表示,此次会议收获颇多,希望研讨会明年能够再次举办。


本次在全体参会者热情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矢志不渝地推进中国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