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青春·专栏

【我与人文学院】吴东阳: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2020-07-08

个人简介:吴东阳,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年做为夏令营“优秀营员”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交大“90后”讲师团成员,曾任人文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
 



2018年,我从兴庆湖畔来到了闵行校区,对新的校园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初到交大,经常会因为学校太大而迷路,上课要早早出发,有时还要借助导航指引方向。求学的日子非常充实,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如今回首,庆幸那时的自己选择了交大。


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我的研究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以至于在图书馆觅得了最佳学习位置。在这里要提及下我的室友高露露、黄希滢、哲学系的陈瑶和师妹刘璇。两位历史系的室友经常和我结伴学习,互相鼓励;疫情期间则是和陈瑶相互督促学业;师妹刘璇认真的学术态度及对理论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让我十分佩服。


读研后随着学术视野渐趋开阔,越发觉得知识储备不够,褪去了本科时的浮躁,更加专心于学业。常常骑着车奔波于“宿舍-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四点一线。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我们多学习,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才能有创造性。小班授课的模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观点的机会,大家互相研讨,取长补短。每位老师的课程都极具特色,带领我们在一个领域内不断深入。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投出了第一篇论文,改稿时从犹豫不决到正视问题、积极解决、精益求精,亦是个人成长道路上难忘的经历。我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是查良镛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的影评。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料,只能手动录入报刊,从研一下开始整理资料,直至研二上完成,看着整理出来的四十多万字的影评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研一时我担任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起初,面对着繁忙的学业和刚刚接手的党支部工作,有些手足无措。在韩红蕊老师、刘捷学姐、王璠学姐的帮助下,支委龚婵婷、游程程的齐心协作以及支部同学的理解支持下,党建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组织活动开展次数多了起来、形式也丰富多样;支部活动得到有力宣传;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减少材料问题;为有入党意愿的同学答疑解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国学起跑线”获得学校优秀项目……而后的钟瑞莎书记亦是对支部工作兢兢业业。


支部书记的工作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我不再被动接受而愿意主动承担,在踏实做事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发挥个人作用服务社会。疫情期间,参加了社区的防疫工作,负责在卡点值守。一个月的时间虽短,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和不易,也坚定了自己职业选择的信心。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入学初期,我便做好了职业规划并为之努力,未曾想提前一年找到了工作。验证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机会来临之际才有可能抓住机会。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和就业中心的讲座,让我对所选择的职业有了清晰的认知并决心为之奋斗。


也非常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的栽培,在丁晓萍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了海外汉学的魅力;听符杰祥老师分享他对鲁迅研究的独到见解;在何言宏老师的带领下研讨当代作家作品;在文学武老师的课上探索京派小说和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的渊源;在张中良老师的指引下对五四文学进行深度思考;在跨专业选修课尹庆红老师的课堂上研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负责学院事务的董健鑫老师和卢倩老师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


尤其要感谢的是导师王宇平老师。还记得第一次和导师见面,是在学院的“三味书屋”,当时的我还带有些许迷茫和压力,和老师交流完后感到轻松了许多。在学术上,老师非常尊重我的想法,有时我将自己不太成熟的观点向她诉说后,总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和指导,不但让我对现有问题有了清晰的认知,而且还进一步扩展了研究思路,开辟出研究中的新天地。王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同我分享她求学时期的经历,我为之备受鼓舞。生活上亦是得到了老师的关照与关心,向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在交大结识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我知道优秀的背后决不是取得成绩后的固步自封和沾沾自喜,而是基于“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长久坚持和对机遇的把握与勇气。还有半年的求学时间,希望能够早日回到熟悉的校园与大家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