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我正式成为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我在交大的求学生涯。然时光匆匆,两年半的求学生活转瞬即逝。回首过去的时光,上课、班级工作、专业实习、校外实习、志愿者活动充实了我的生活。老师、同学、学生、同事、朋友陪伴我度过了这难忘的时光。
我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方向),当时想着硕士研究生要读一个应用性更强的专业。在说明会上我得知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个国际教育学院(当时还未与人文学院合并),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通过搜索资料与课程设置,我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些认识,觉得这将会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即使之后不从事专业相关的行业,这个专业培养的各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也能为我之后的求职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就这样,2014年10月,通过直推免试,我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本科论文答辩时,我得知国际教育学院将和人文学院合并,我依然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入学后没多久,学院老师就为我们召开了一次说明会,指出了培养期间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介绍了前几届学长学姐的就业方向,他们大多数成为了中小学老师。老实说,我有一点失望,因为这与我入学前的期望并不一致。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成为了这个专业的学生,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研一这一年,我修完了培养计划中应修的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位课平均绩点2.7。
我从各门学位课中学到了专业知识,了解了许多上课实践的技巧,也提升了自己的学术素养。如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这门课,授课老师李柏令教授是一位十分儒雅的学者,在学术上却对我们要求严格。李老师专门设置了课程论文的答辩环节,这不仅很好地督促我们高质量的完成课程论文的写作,也在正式提交论文前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帮助我们将论文修改得更加完善。即使之后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也将影响着我,在工作中做好每一件事,走好坚实的每一步。
非学位课的学习也让我收获了很多,中华文化才艺让我了解了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等。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让我增加了几项实用的技能,如PPT制作,简单的PS,视频剪辑等,相信这些技能能让我之后的工作更加的轻松。另外,我还参加了学院组织开展的各类学术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聆听老师和同学们的优秀的学术报告,开阔自己的事业,收获良多。
虽身处徐汇校区,活动不如闵行丰富多彩,但研会的活动、学院的活动仍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第一学期,我便加入了校研究生会徐汇分会的秘书处。虽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干事,但我仍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如研会破冰的筹备工作,沪上高校文化交流活动的新闻稿撰写工作,等等。我还担任了班长一职,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同学们服务,搭建起沟通同学与学院的桥梁。即使身处徐汇,便利的交通也让我能时不时地回到闵行校区。2016年4月8日,交大百廿校庆当天,我作为一名校园讲解志愿者,参与其中。在当天的活动中,我见到了年老的学长,虽已毕业多年,却仍然为自己是交大学子而感到自豪。我向他介绍了图书馆主馆,也解答了他的一些提问,告诉了他近些年交大的变化。学长脸上的欣喜与自豪深深感染了我。2016年5月11日,我参加了校红十字会组织的“让我们一同做红人”主题献血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也是在研一这一年,经过一年多的考察期后,经过党组织的批准,我从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类活动,向党组织靠拢。我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静安老年大学英语班与我院留学生的交流活动,帮助老爷爷老奶奶与留学生沟通,与留学生一起写书法,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
研二第一学期,我开始了在学院的专业实习,进行初二(3)班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工作。实习之初,我是茫然的。这是我第一次正式站上讲台,面对二十余名年龄不一、国别不同的学生,告诉他们怎么说汉语。我很紧张,也很无措,这是一个我从未涉足的领域。尽管课前我认真备课,但经验的缺乏,信心的不足仍然困扰着我。课堂上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让我心慌,无法解答的提问让我无措。就这样磕磕绊绊过了第一次课,感谢我的学生没有投诉我这个新手老师。之后的我更加认真的备课,查找资料。我也不断地鼓励自己,告诉自己不要害怕。渐渐地,我适应了这种紧张,在课堂上越来越游刃有余,和学生们相处愉快,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完成了我的专业实习。
通过这一次的专业实习,我也确定了自己的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方向:对汉硕专业实习老师的课堂提问进行有效性分析,并提出教学意见。在与导师沟通和开题答辩后,我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在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后进行了论文的写作,并于2018年1月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感谢我的导师吴剑锋老师。从开题、论文写作、修改论文初稿二稿直至最终定稿,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这是我能顺利完成这篇论文写作并通过答辩的坚实后盾。吴老师善于用提问的方式启发我们。他会一针见血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我们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令我受益匪浅。
两年半的时间,还让我结识了一群可爱的同学。我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和成长背景,但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让我聚在了一起。我们一起上课,一起玩乐,晚上串串门、聊聊天,分享欢乐,分担忧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之前有提到这一专业的就业方向与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一致。研一的寒假,我开始了校外的实习工作,给自己之后的求职增加砝码。我在罗氏诊断找到了一份市场部实习生的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是marketing intelligence,即收集行业市场和竞争品牌的相关信息,制作部门信息月刊与相关的展会报告。这一份实习,让我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掌握了更多的PPT制作技巧。同时,罗氏诊断作为一家大型外企,让我看到了企业成熟的运作模式。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市场部的工作,结束在罗氏的实习后,我进入了汉高施华蔻,开始了快消行业市场部的实习工作。市场部是快消的核心部门,负责新产品概念研发、品牌定位与推广以及媒体投放与广告等。听上去充满了趣味性,但实习生的工作却是繁琐,甚至是有点乏味的。我要负责新产品上市前各种code的申请工作,要和广告公司沟通产品外包装的设计工作,核对各种文字信息;要和供应商沟通促销赠品的交货日期,进仓流程;要负责部门日常的PO申请,确保付款及时完成;要根据尼尔森数据,分析施华蔻与竞品在不同渠道的销售表现;要负责各种行政事务,如活动领样,办公室仓库管理,合同流转等。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任务等待我完成。这一份实习虽然累,但却大大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与抗压能力,令我受益匪浅。
之后,我在欧莱雅专业美发部门供应链实习了5个月。休息了一个月后,2017年5月,我又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我进入了盟可睐,一个奢侈品品牌。这一份实习教会了我很多。
在盟可睐,我主要的工作是客户关系管理,协助亚太地区的客户关系管理项目;协助店铺活动,包括公司内部与外部的沟通,现场执行等;协助客户沟通计划等。因为部门只有一名正式员工和我一名实习生,却要管理整个APAC区域将近40家店的客户关系,这一份实习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项目。
第一个是中秋月饼的采购项目。我需要在港澳台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订购今年赠送给首选顾客的中秋月饼。首先我在网上搜索了三地五星酒店糕饼房的联系方式,并通过糕饼房联系上了酒店相关的负责人,与他们沟通月饼的种类和试吃事宜。通过试吃我们决定了最后的合作商,并开始沟通付款和配送事宜。最后,我还与我们自己的销售人员沟通,告知他们如何邀约我们的客人回店,赠送月饼。这是我第一次独自负责一个项目,中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很多的无效沟通。通过这个项目,我意识到只有找到正确的沟通对象,才能使沟通事半功倍。另外,工作时一定要有正确的身份认知,牢记自己项目负责人的职责,不怕事。
另一个项目是上海浦东IFC店的客户维护项目。为了增加店铺的客流量,我们打算购买浦东IFC楼上丽思卡尔顿酒店的下午茶套餐,以此作为契机邀请客人来店。我需要负责的就是和丽思卡尔顿酒店联系,咨询如何购买下午茶券使客人可以方便地预约。我们一开始瞄准的是酒店顶楼的Flair。但遗憾的是这一餐厅只提供预约服务给住店客人和贵宾卡客人。我将这一情况告知了我的领导,她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我去做其他的事情。大概5分钟之后,她将我叫进了她的办公室,告诉我她已经和酒店相关负责人沟通过。虽然Flair无法达到我们的目标,但同样是丽思卡尔顿酒店的一家意式餐厅SCENA意味轩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而且该餐厅最近与Valrhona合作推出了一个以棋盘为主题的下午茶套餐,可以吸引客人。事情得以顺利解决,但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要完成一个任务,达到相应的目的并非只存在一种手段,如果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应该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让我们走到终点。而不是撞了南墙不回头,一条路走到黑。在工作中,要灵活变通,积极寻找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法,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我的领导Sherry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愿意告诉我很多实用的工作技巧,告知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小细节。在她的指导帮助下,我对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完成了四份实习工作,每一份都让我受益良多。这些实习经验也帮助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相信这些经验也将会帮助我之后的工作生活。
两年半的时间过得飞快,感谢当初的自己将上海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填进了推免的志愿,让我认识了这些可敬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感谢那个不肯停歇,不愿停下实习脚步的自己,当初的付出与努力成就了现在的我。
其实生活就是付出与收获,虽然它们不一定成正比。每个人都应该有合理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不劳而获虽会有短暂的欣喜,但之后总难掩心虚。不断的求索,不断的奋斗,尽管前进的路上会有汗水和眼泪,但一定会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和享受。努力过,奋斗过,并从这些付出中找到乐趣。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们永远在向目标前进的路上,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思政老师评语
张烷灵同学从研一起就担任班长一职,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班级做出了大量贡献。该生思想端正,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且关注时政,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她曾先后获评校优秀团员、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学习方面,她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较强,能围绕研究课题钻研相关知识,学习成绩优良,顺利完成了学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并在《现代语文》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在学院担任汉语口语教师期间,她认真备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帮助学生提高汉语口语能力,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学生的称赞。
在社会实践方面,张烷灵同学先后在四家企业(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和盟可睐(上海)商贸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她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积极地从实习中学习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在两年半的硕士在读期间,张烷灵同学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快乐生活,是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
导师简介
吴剑锋,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3月至8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语法学及其应用、汉语语用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研究”等研究项目多项,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语言科学》、《外语学刊》、《现代传播》等CSSCI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言语行为与汉语句类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出版基金资助)和《现代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