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声音·专栏

[学者笔谈]李金叶: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变迁[图]

2013-05-31

■ 瑶族的传统民歌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创造、世代相承的宝贵精神遗产。中国南部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居住的各支系瑶族,不论经济和文化是否发达,都有本民族的民歌传承至今,并反映了当地人的思想感情和生产活动。
      ■ 瑶族没有自己的固定文字,瑶族在与汉族的交流中,具有借用汉族的文字来记录歌词的习惯。因此,在瑶族民歌的歌词写作中,受到汉族诗体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 民歌的传承与变迁和社会的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联。


      本文主要叙述中国瑶族和越南瑶族的民歌世界。瑶族的传统民歌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创造、世代相承的宝贵精神遗产。中国南部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居住的各支系瑶族,不论经济和文化是否发达,都有本民族的民歌传承至今,并反映了当地人的思想感情和生产活动。
      中国瑶族的大部分百姓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区,由于居住地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过山瑶、平地瑶等支系。自古以来,广西的山子瑶和盘瑶,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活动,他们一旦失去了从事农耕作业的土地,就会转移到其他山地生产生活,成为过山瑶族系中的群体。另外,中越边境地区的红头瑶、蓝靛瑶、以及越南老街地区的红瑶、黑瑶等,他们在生产活动、生活习惯、民歌演唱等方面都有与广西的山子瑶、盘瑶相似的一面,共属于过山瑶族系的瑶族群体。
      本文关于瑶族民歌传承与变迁的考察,主要把笔者自身的田野调查与文献调查的结果相互结合起来,把上述的过山瑶族系的瑶族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瑶族民歌传承与变迁的考察研究,从中揭示出地方传统民歌在同一族群内传承及其变迁,以及地方音乐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
红头瑶族群民歌的传承与变迁
      居住在广西金秀大瑶山的盘瑶、河口瑶族自治县的红头瑶、以及越南老街省的红瑶,本文统称他们为红头瑶族群。在红头瑶族群之中传唱的所谓“过山音”的民歌,在广西金秀大瑶山的盘瑶、河口瑶族自治县的红头瑶、以及越南老街省的红瑶之间,都可以听到。
其中,广西金秀大瑶山盘瑶所演唱的民歌“贵金中”的音调,作为红头瑶族群的各分支广为传唱的“过山音”的音调之中,是最为流畅的“过山音”民歌音调之一。(谱例1参照、笔者记谱)

谱例1


      在本文中,把盘瑶的民歌“贵金中”作为与中越边境地区红头瑶族群民歌比较考察的一个实例,分析其在瑶族社会中传承的历史,从而揭示出现有流播在中越边境地区红头瑶族群之中传唱的所谓“过山音”民歌音调的传统性,以及“过山音”民歌音调传播过程之中所产生的变迁。
关于盘瑶是什么时代移居在广西金秀大瑶山的,由于文献资料的局限,在现阶段还不能明确地判断。但是,根据现在盘瑶族的乡村里保存下来的手抄本中的一些记录,可以进行一定的推算。
      根据《金秀瑶族自治县志》中的记述,金秀大瑶山西南部大樟乡新村的瑶族村民家里保存着先祖留下的手抄本《家先单》,其中记录了十四代的先祖都被埋葬在金秀大瑶山一带。如果一代以25岁计算,十四代之间的间隔为350年。在没有其他可参照的历史文献发现的前提下,可以推测盘瑶大致在350年前就已经移住在金秀大瑶山一带了。
      金秀大瑶山盘瑶所演唱的民歌“贵金中”的歌词和云南河口红头瑶以及越南红瑶民歌的歌词诗体均为“七言四句”,这与汉族的古典诗体的结构相一致。瑶族没有自己的固定文字,瑶族在与汉族的交流中,具有借用汉族的文字来记录歌词的习惯。因此,在瑶族民歌的歌词写作中,受到汉族诗体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贵金中”的音阶是属于五声音阶,这也是中国南部地区的汉族音乐中常见的一种音阶。早在《春秋左氏传》中,就已经有“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的记载,也就是说,早在公元前517年春秋時代的民间,就已经使用了用宮、商、角、徴、羽五音排列成音阶的五声音阶。
      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瑶族这一民族的最初称呼,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古代族群武陵蛮曾经生活在现在的湖南地区,他们的部分族群中分离出一个支系叫莫瑶。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莫瑶是至今为止被确认的最古老的瑶族群体。瑶族的祖先主要居住在湖南和广西一带,在社会活动中同汉族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汉族的文化也会对瑶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在湖南省地区传承下来的汉族民歌《洗菜心》、《郎在外间打山歌》、过山瑶的民歌《盘古子孙十二姓》、以及广西地区传承下来的汉族民歌《秋后喜庆黄金果》,过山瑶的民歌《进山全靠树遮阳》等、多是用五声音阶写成的。经过笔者对这一地区各族民歌音调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湖南省地区传承下来的过山瑶的民歌《盘古子孙十二姓》的旋律走向与金秀大瑶山盘瑶的“贵金中”的旋律走向相似(谱例2参照、乔建中记谱)。

谱例2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瑶族歌词和汉族歌词在词体结构上的共通性,以及采用在明代以前民间音乐中就广泛使用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盘瑶民歌“贵金中”,可以推测约在350年之前随着瑶族祖先往金秀大瑶山移住的同时,就已经在瑶族社会中传唱着。随着这一族群中的部分百姓由中国南部地区向中越边境地区移居的同时,类似盘瑶民歌“贵金中”那样的民歌音调也会在云南河口的红头瑶和越南北部的红瑶社会中得到传承,并受到当地社会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在演唱形式与演唱风格上发生一定的变迁。
      根据笔者在2000年实施的田野考察,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和越南老街省沙巴县里居住的红头瑶族群中传唱的民歌音调“过山音”和盘瑶族的“过山音”,即“贵金中”(谱例1参照)的音调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旋律的展开,以及歌词的处理方面有着相似点,而在演唱风格方面具有相异的一面。

谱例3


      比如,金秀大瑶山盘瑶的“过山音”(贵金中)音调与越南老街地区红瑶的“过山音”音调(谱例3参照、笔者记谱)相比较,在演唱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反复演唱相同的旋律音调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加花装饰,从而使演唱不觉得单调乏味。歌词的内容,根据演唱现场歌唱者的情绪和听者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歌词进行演唱,在这一点上有着相同之处。但是,盘瑶是在C宫系统的五声徵调式的基础上进行旋律的展开,曲调比较流畅,而越南红瑶是在D 宫系统的五声徵调式的基础上进行旋律展开的,曲调显得比较高亢,从而使得两者在演唱风格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
      下面,列举几首笔者在2000年实地采访时记录下来,并经过解译整理的红头瑶族群用所谓的“过山音”民歌音调传唱的民歌歌词。
      广西盘瑶的民歌(山歌)《唱起歌来解歌闷》的歌词:

照片1


唱起歌来解歌闷,喝杯凉水解心头,
凉水解得心头好,唱歌解得万年忧。

歌唱者: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十八家林场的赵秀珍(1958年出生、照片1参照、笔者摄影)。
      云南省河口红头瑶的古歌《太阳出来半天高》的歌词:

照片2


太阳出来半天高,太阳落了月亮照,
求得你们到寨来,和我们对歌唱歌。

歌唱者:河口瑶族自治县南溪镇马革生产队的赵大妹(1940年出生、照片2参照、笔者摄影)。
      越南老街省沙巴县红瑶的生活歌《白天赶集卖东西》的歌词:

照片3


白天赶集卖东西,晚上晚大家来对歌,
东西卖给京族人,晚上大家对情歌。

歌唱者:越南老街省沙巴县大平社的赵大妹(1965年出生、照片3参照、笔者摄影)。
      越南老街省沙巴县红瑶的情歌《当年妹妹见哥哥》的歌词:

照片4


当年妹妹见哥哥,没有谈情和说爱,
现在再见到哥哥,年龄偏大已迟了。

歌唱者:越南老街省中寨社的陆大妹
     (1975年出生、照片4参照、笔者摄影)。
      从以上列举的歌词可以看到,红头瑶族群民歌的歌词,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多样的。民歌的体裁又可以分为山歌、古歌、生活歌、情歌等。而且,在各地生活的红头瑶族群,都以所谓的“过山音”民歌音调为旋律发展的基础来传唱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这一点上,笔者认为瑶族的先祖,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的高山地区,族与族之间的交流受到限制,没有形成像主要居住在交通便利的平原的汉族那样有高度音乐文化发展的环境。因此,为了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就不得不活用仅有的先祖留下来的乐调,来传唱本民族的各种不同体裁的民歌。
蓝靛瑶族群民歌的传承与变迁
      蓝靛瑶族群和红头瑶族群一样,也是属于过山瑶的一个支系,其中包括现在的金秀大瑶山的山子瑶、河口瑶族自治县的蓝靛瑶、越南老街省的黑瑶。笔者在2000年实施的田野考察中发现,蓝靛瑶族群的民歌类型和红头瑶族群的民歌类型相似,蓝靛瑶族群的各个群体,也拥有属于自己本族民歌的旋律音调,蓝靛瑶族群把这些音调也统称为“过山音”。

谱例4


      从左边提示的山子瑶族的“过山音”民歌音调的谱例中,可以看到,山子瑶是在A宫系统省略徵音的五声宫调式的基础上进行旋律的展开。
      而云南河口的蓝靛瑶,以及越南老街的黑瑶,也都有属于自己群体的“过山音”民歌音调在本族中传承着。(谱例5参照、河口蓝靛瑶族的“过山音”音调,笔者记谱)。

谱例5


      从左边提示的蓝靛瑶的“过山音”民歌音调的谱例中,可以看到蓝靛瑶却是在D宫系省略商音的五声徵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偏音变宫作为装饰之音进行旋律展开的。由此可以观察到,在蓝靛瑶族群中的部分族群由中国南部地区向中越边境地区移居的过程之中,与红头瑶族群民歌的传承状况相似,也会逐渐分离出具有代表各自的蓝靛瑶族群的“过山音”民歌音调。但是,蓝靛瑶族群的“过山音”民歌音调同红头瑶族群的“过山音”民歌音调相比较,又显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民歌的传承方面,云南河口蓝靛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歌传承的方式。
      2000年,笔者赴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进行瑶族民歌传承的田野考察时,发现蓝靛瑶的百姓在集体歌唱民歌时,有一些民歌旋律并不熟悉的年轻一代,也加入了演唱行列。比如,在河口瑶族自治县居住的蓝靛瑶,由于他们大部分人散居在中国云南和越南、老挝之间的边境山岳一带,交通不便的原因,村落与村落之间相互缺乏交流。当地乡政府为了提供给年轻人相亲的机会,每年举办一次“定歌会”。在“定歌会”上,对于参加这次活动的年轻人来说,不管你是会演唱民歌者,还是不会演唱民歌者,参加者全体都要加入到民歌演唱活动中来。在演唱过程中,担任朗诵歌词的领唱者和会演唱民歌者,都会大声地唱着民歌。而那些不会演唱民歌者也会开始跟随着会演唱民歌者小声地模唱民歌。随着参加者全体不断反复演唱同一种民歌的旋律音调,那些原本不会演唱民歌者,也渐渐地会放声高唱起来。像这样具有一定的汉语文化水平的领唱者,在演唱本民族民歌时,有时也会对民歌的演唱法或者歌词进行相应的改动,推动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变迁。
      下面,列举几首笔者在2000年实地采访时记录下来,并经过解译整理的蓝靛瑶族群用所谓的“过山音”民歌音调传唱的民歌歌词。
      广西山子瑶的生活歌《客来主家唱开头》的歌词:

照片5


客来主家唱开头,今晚唱歌问主家,
同意唱我们就唱,不同意我们退堂。

歌唱者:金秀瑶族自治县长桐乡古占瑶寨的盤桂和等(1929年出生、左1、照片5参照、笔者摄影)。
      云南河口蓝靛瑶的古歌《少数民族住山里》的歌词:

照片6


数民族住山里,万年住在枯林箐,
前世老人自落后,山岭茫茫无路行。

歌唱者:右起、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
      水槽村的李建莲(1973年出生)、邓建莲(1970年出生)、 李小珍(1970年出生)、王国英(1970年出生)、照片6参照、笔者摄影。
      云南河口蓝靛瑶的情歌《果李果桃共混种》的歌词:

照片7


果李果桃共混种,种得成行枝引枝,
桃李面前得六合,男女同排心里亮。

歌唱者: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定歌会参加者全员(照片7参照、笔者摄影)。
      越南老街省保胜县黑瑶的新民歌《胡志明与人民》的歌词:

照片8


胡志明创共产党,少数民族有饭吃,
有服装生活独立,万年感谢胡志明。

歌唱者:老街省保胜县丰海社的黄氏润(1959年出生、前排1)谈氏春(1966年出生、后排左)、黄氏春(1974年出生、后排右)、照片8参照、笔者摄影。
      通过以上列举的歌词可以发现,蓝靛瑶族群的“过山音”民歌,与红头瑶族群的“过山音”民歌有着相类似的方面,即民歌的体裁有“生活歌”、“情歌”、“古歌”等。但是,在这一类型的民歌中有一点值得我们注目的地方,那就是从中国国内居住的蓝靛瑶族群所传唱的民歌歌词的内容来看,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民歌,也有反映其民族历史的民歌。然而,在越南居住的蓝靛瑶群中的黑瑶,在他们传唱的民歌歌词中,有反映赞颂胡志明领袖功绩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民歌。
      在中国和越南居住的瑶族群体,其居住地的社会环境有着相异的方面,从而产生出对于信仰及其事物的理解方面的不同。特别是在他们周围居住的其他民族的信仰及其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会间接地对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变迁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民歌的传承与变迁和社会的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联。
      对于当代的中国社会来说,在公共场所和个人住宅里,摆放毛泽东领袖巨幅像的那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习惯,已经看不到了。瑶族社会也是同样,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崇拜毛泽东领袖转变为现在崇拜自己民族的先祖盘古王,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祭祀盘古王的节日庆典活动。在瑶族的祭祀活动中,演唱歌颂盘古王为民造福的民歌也是节日活动中主要的庆典方式之一。
      然而,对于当代的越南社会来说,据笔者在越南进行田野考察时观察到的现象来看,越南人民对于为越南民族解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胡志明领袖的崇拜意识始终是十分旺盛的。在每年一度的国家解放纪念日,都有举着胡志明巨幅像的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笔者在2000年对越南进行田野考察的地区之一,即越南老街省的民宅里,随处可见家里摆放着胡志明领袖的雕塑头像以及纸质巨幅像。在越南社会里人们对于胡志明领袖的崇拜意识也影响着在越南北部地区居住的中国瑶族移民的后代。笔者曾经访问了老街省保胜县海丰社黑瑶的住宅,在村民家的客厅里,一眼就能够看到在客厅正方的墙壁上悬挂着胡志明领袖的巨幅像。
      在村长的帮助下,笔者亲耳听到了村民演唱的瑶族民歌。让笔者感到惊叹的是,村民演唱的第一首民歌内容,就是题名为《胡志明与人民》的颂扬胡志明领袖丰功伟绩的民歌。但是,笔者在越南进行跨境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承调查的另一对象,即红瑶族群的民歌传承状况时,吃惊地发现在越南老街省居住的红瑶的家宅里并没有张贴胡志明领袖的巨幅像,也没有听到村民们演唱颂扬胡志明领袖丰功伟绩的民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越南的红瑶大多居住在老街省沙巴县一带的山岳地区,老人和小孩只在山岳地带自建村落的狭小空间进行日常活动,青壮年因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有时会下山到京族经营的贸易市场去采购。他们的农业生产主要在山地间展开。
      经过笔者2001年在越南实施的田野考察发现,从山下的公路进入到山上的红瑶的村落,道路弯曲很窄,途中有的地方没有道路痕迹,攀登起来非常的险要。如果下起雨来,泥浆会冲垮狭窄的道路,使人几乎无法行动。由于在这样严峻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的缘故,他们同京族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可以推测京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带有政治色彩性的所谓对于胡志明领袖的个人崇拜意识,对于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岳地带的红瑶来说很难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反,对于居住在越南老街省的黑瑶来说,他们的居住地区位于老街市近郊一带的平地上,附近有国道经过他们的居住地。比起其他瑶族的居住环境来说,交通是比较方便的。由此使得黑瑶的活动范围比起红瑶的活动范围来说相应较大,同京族之间的各种交易也比较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他们通过同京族的来往商人和汽车驾驶员之间的交流,比较容易受到来自京族的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由此可见,同样是在越南老街省里居住的各瑶族群体,由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京族的文化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也是有较大差别的。对于黑瑶来说,由于其日常活动的范围比较大,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居住与生活,通过同京族人之间的交流,渐渐地容易接受来自京族的文化。在越南瑶族社会的部分族群里传承的颂扬胡志明领袖的民谣,可以看成是作为现代的越南社会之中少数民族生存环境的变迁而产生出来的新民歌的典范。
      由于瑶族的祖先,为了本民族的生存,迁移于中国南部各地,以及跨过国境,散居在东南亚的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地道的迁移民族。通过以上的对瑶族民歌传承与变迁的考察结果,可以确认在瑶族的宗教礼仪和大众娱乐中不可缺少的民歌,随着民族的迁移,古代传承下来的原生态的瑶族民歌,必然会在瑶族居住过的各地区得到传播与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在瑶族特定的地域之中被传承的民歌,当这些民歌在瑶族其他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之中被传承的场合,受到异地社会与文化环境之影响,从而是原来的民歌,在新的环境中产生一定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这一客观事实,也引证了日本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山口修教授提出的“音乐文化的脉络变化”的主张。
      瑶族民歌,具有瑶族人民之间相互倾诉感情、传递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协调群体劳动作业的节奏,以便更加顺畅地完成集体劳动的作业等功能。作为不具有本民族独自文字体系的瑶族来说,为了使本民族的民歌得以传承下来,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唱着使用汉字来记录歌词的民歌。这也是在瑶族社会的特定场合之中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
学者小传
      李金叶,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音乐学博士。1990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获音乐学学士学位。1991年起赴日本留学,1993年考入东京艺术大学,师从留美音乐学家柘植元一教授,1996年获音乐学硕士学位。1999年4月考入大阪大学,师从留美音乐学家山口修教授,2003年获音乐学博士学位;自2003年起至2007年之间分别担任大阪大学外国人研究员和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外来研究员,从事科研工作。2009年起从事《中国传统音乐对日本音乐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之考察》的科研工作(上海市浦江人才,已结项)。2010年在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2011年首届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讨会、2012年在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年会上宣读学术论文。历年讲授课程有:《日本音乐鉴赏》、《世界民族音乐与文化》、《音乐鉴赏》、《中西乐理及其运用》、《世界民族音乐鉴赏》、《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等。

[作者]: 李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