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我与人文学院]黄艺聪:在人文学院中寻找人生

2015-09-21

简介:黄艺聪,汉语言文学2011级本科生,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攻读本专业研究生,立志做一名美的追寻者,希望能一直诗意地生活、不忘初心。



高考选志愿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犹豫,因为中文系始终是我的希冀,我只是顺应了初心而已。我喜欢交大,我喜欢人文,所以我来到了这里。


然而真的过来了才发现,在成为了人文学院的一份子后,我们的身上不仅肩负着本专业赋予的深厚使命,还承担着在这片“人文的沙漠”中维护一片清新绿洲的重大责任。


有很多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到底平时学些什么?”理科院系的同学总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因为对此他们所知甚少,打个无伤大雅的比喻,就像盲人摸象,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虽然学校一直试图提高校园的人文素养,也把人文学院当成一个很好的平台,一个拥有同音字的代表性象征,但是我想说,人文建设永远不是为了功利性目的存在的,我们不是“学语文”的,存在的意义也不是为了去改变浮躁的现实,而是去培养即使处在沙漠中,也能顽强地生存下去的一种情怀、一种素养、一种气息,若试图使它成为滋润校园的一股清泉,我们只能量力而为,因为人心的干渴事在人为,并非只靠挖井人的努力便可补全。正因为这样的专业与实用功利背道而驰,它也对圈子里的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清心寡欲、心平气和——这些或许是过去知识分子必备的品质,实则难能可贵,尤其是在现代。虽然本科时期学院并不要求学生做出很多的成果,但它始终在默默指引着一个学术性的未来,这是每一个做文艺的学者矢志不渝的使命:为文学史做贡献。人活一辈子,若问活着的价值为何物,我认为,洗去物质的浮尘,最终还是会落入了精神的无何有之乡——拥有一种不凡的气质,开拓的眼界,虽然这些都是非功利性的追求,但又有谁能说它不重要呢?


现在,我也正走在这条路上,是否会一直走下去尚且未知,但是既然我有勇气选择了这条路,我也会不忘初心地勇往直前。不管我将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也能依旧保持好读书、勤思考的习惯,秉承一个读书人应有的品质,敢于对不公的世事说“不”,拥有不朽的梦想,便足够了。刘瑜讲过一句很动人的话:“我不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和我的一致,甚至不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愚蠢,我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人文学院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这个人云亦云跟风成性的社会最最缺乏的。


接下来我要离开交大,去往另一个校园,然而交大将永远在我的心中占据一隅净土,它在我最好的年华与我相遇,见证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这里的一花一木,一水一路都承载着我的诗情画意,人文学院在我心中筑起的象牙塔也将一直长存。


愿你们在人文学院找到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