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课题组主办的“七朝石经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博学楼宾馆举行。
“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 是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该课题致力于对历代儒家石经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并阐发儒家石经文献在传统中国经学中的重要价值。会议为期两天,邀请了来自海峡两岸的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会议由“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课题组首席专家虞万里教授主持,议题涵盖了从汉熹平石经到宋二体石经的儒家石经文献,涉及文献学、考古学、文字学等诸多学科。
会议开幕式由虞万里教授致开幕词,虞万里教授首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学者表达了谢意,介绍了课题组最近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儒家石经领域研究的近况。最后介绍了此次与会的专家学者,并宣布学术研讨会部分开始。
为期两天的学术讨论会分六场进行。13日上午首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刘玉才教授主持,两位来自洛阳师范学院的学者:赵振华教授与晁会元教授,先后作了精彩的报告。赵振华教授《曹魏太学石经三碑六面复原研究:以新获〈尚书·召诰〉〈春秋·宣公〉拓本为中心》一文首先介绍王恒所藏新获魏三体石经拓片,此碑阴阳两面镌有《尚书》《春秋》经文,古文、篆文、隶书三体合有刻字800余,是世所少见的珍品。赵振华教授对此块残石进行了初步甄伪,并与今本经文合勘,复原魏石经八碑十六面,极大地推进了当今魏石经的研究。晁会元教授《北宋太学二体石经新证》一文,以私藏北宋太学二体石经为中心,对近代北宋二体石经拓片的流传与研究作了详尽的梳理,并依新获拓片考证北宋太学石经的刻经年代与经数。通过对北宋二体石经的复原,晁会元教授认为,王寿卿应诏写石经《周礼》和“礼七十八”数字铭文肯定了北宋太学石经《仪礼》的存在,此点史书均无记载,说明二体石经尚有需要研究的内容。晁会元教授的研究颠覆了已往对北宋太学石经刻经经数的传统认知,有助于学界重新认识北宋太学石经的刊刻情况。
13日下午第二场研讨会由聊城大学赵立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刘玉才、上海师范大学虞思徵、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王天然、台湾东华大学程克雅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刘玉才教授以松崎慊堂《缩刻唐石经》为切入点,梳理了江户后期松崎慊堂之生平学术,及其刊刻《缩刻唐石经》的缘由与脉络,分析了松崎慊堂《缩刻唐石经》在经典校勘方面的卓著贡献。刘教授认为松崎慊堂《缩刻唐石经》不仅部帙宏巨,校勘精细,而且成书早于民国间张氏皕忍堂《景刊唐开成石经》近百年,虽然校订经文不乏粗疏浅陋之处,亦未全面参校日本古本,但其草创价值仍不可小觑。虞思徵以《张参〈五经文字〉刻石年代辨正》为题,详细爬梳唐宋文献记载,辨正先儒关于五经壁本与张参《五经文字》刊刻年代的论述,认为五经壁本当始于大历十年夏六月,成于大历十一年六月,张参《五经文字》三卷,亦作于大历十年至十一年,然未尝书壁。其论证详严,进一步精确了过往对《五经文字》刊刻年代的认知。王天然先生在会上发表了《孟蜀石经性质初理》一文,文章以“孟蜀石经注文的来源”“其与唐五代写本、五代国子监刊本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比勘孟蜀石经与宋代以来诸种经书版本异同,认为毋昭裔主持的镌石工作在最后阶段很可能利用了五代国子监刊本。带有写本痕迹的《周礼》小字正保留了受到疏文影响之前的面貌,而带有刊本性质的《左传》小字与八行本、十行本的异文则说明,诸经单疏本对经注文本的整体影响盖自五代国子监刊经始。程克雅教授会上宣读了题为《張慎儀〈詩經異文補釋〉據石經釋〈詩〉研究》的论文,该文对張慎儀《詩經異文補釋》據石經釋《詩》的内容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张慎仪此书总结了清代石经《诗经》与四家诗异文研究,开拓了石经与《诗经》对比研究的新方法,在可据信的考辨中进一步发掘、阐释了古代《诗经》学的流派和其原始面貎。
第三场研讨会由洛阳师范学院赵振华教授主持,清华大学顾涛,聊城大学赵立伟,上海交通大学虞万里、马涛,南京大学侯金满等人分别宣读会议论文。顾涛教授的论文题目为《熹平石经刊刻动因之分析》,该文从东汉末年政治风向、蔡邕之经学功底、蔡邕之政治蕲向等方面入手,对传统的以汉石经为“一代大典”的观点进行了驳斥,并重新审视汉末刊刻熹平石经的动因。赵立伟教授以《熹平石经字形与汉代文字的规范》为题,从整字与部件两个层面对比汉简字形,作者认为石经字形是严格规范的成熟隶书字形,刊石者不仅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一字异体现象,而且对组字部件做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因此熹平石经对隶书字形的规范还是比较成功的。马涛博士《漢石經〈儀禮·乡饮酒〉記文異象經辨》一文从汉石经《仪礼》经文排列出发,由残字排列而论及汉代经学经本演变与师说家法之嬗变,从后汉经说的角度考察《乡饮酒》记文错乱的缘由。虞万里教授《熹平石经〈鲁诗·郑风〉复原平议》结合历次出土《郑风》残石,检讨了张国淦、罗振玉以来诸家对《郑风》之复原,并由《郑风》诗篇错乱出发,推论诗小序产生的年代。南京大学侯金满则以魏石经古文字体为切入点,比勘《书古文训》所载异字,并以此探究梅赜本古文尚书经文的来源问题。
14日上午第四场研讨会由台湾东华大学程克雅教授主持,上海博物馆柳向春、台湾成功大学郭妍伶、上海社科院张涛、清华大学马楠等人相继发言。柳向春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徐森玉先生收集、整理汉魏石经的经过,丰富了过往对徐森玉先生收集石经情况的认识,对徐森玉汉魏石经整理著作做了细致编目。郭妍伶先生以《屈万里石经研究初探》为题,介绍屈万里先生石经著作及其编纂经过,并从分析屈氏《汉魏石经残字》、《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汉石经尚书残字集证》等著作切入,阐释了屈万里先生汉石经研究的成就。张涛助理研究员则详细校读《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石经类”提要,对先儒所论多有所补,为课题组编写七朝石经文献提要作了初步准备。马楠先生结合敦煌文献、汉石经残字等出土文献,对马融、郑玄、王肃本《尚书》性质进行了讨论,为利用汉石经文献探讨《尚书》经本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会议第五、六场讨论以馆藏交流和学者互动为主,来自国家图书馆的卢芳玉先生,上海图书馆的仲威先生,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王庆卫先生以及洛阳师范学院的吴涛先生,分别就各自馆藏石经文献与诸位学者交流,介绍了石经文献的馆藏与编目情况。
此次“七朝石经学术研讨会”所邀学者涵盖了当今石经收藏、研究的重镇,为各地石经研究者搭起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极地促进了传统经学的研究。
[作者]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