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美学》教材编写会议综述

2014-08-23

 2014年8月20日,《美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十四位专家,与北师大出版社、超星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人文学院的王杰院长是新编《美学》教材的主编,也是本次会议的召集人。他首先向与会学者说明了该教材的编写提纲及各项具体设想。他提出,《美学》教材有两个创新点,其一是教材立意的创新。这一套书系以“原典入教材”为基本特色,目标群体是高校本科学生,针对本科教学中经典长期研读缺失的现状,本书各章将美学学科中的经典文本与学者的分析论述结合起来,力求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覆盖这一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向学生展示美学的基础知识体系。其二是教材形式的创新,即纸本教材与慕课技术相结合。


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曹顺庆教授因故无法参会,但他对《美学》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例如将比较美学的思路引入教材,专设“日本美学”,“印度美学”两章,以体现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带给美学学科的挑战与机遇。


为期一天的会议商定了教材的名称、教材结构各章节的合并与增删、教材编写体例等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该教材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处理好三个难点。第一是经典的遴选。王杰教授提出了经典遴选的四项原则。第一,选择古今中外美学史以及现代美学中的经典著作和经典论文;第二,选择古今中外艺术史和现代艺术的经典作品;第三,某些章节可以考虑直接入选英文文本;第四,选择大师级学者评论经典的选段。南京大学的汪正龙教授也指出,经典的选择要注意覆盖面的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要把针锋相对的左中右立场都罗列出来。至于经典的篇幅,应出版社的要求,王杰教授建议,经典选段在纸本教材中要做到尽量简练精到,与学者论述部分的比例保持在0.8:1,在此之外的大段相关选文和外围文献可以通过慕课的形式来展现。


第二个难点是教材的整体架构。上海大学的邹其昌教授建议以“三部曲”的结构来统领各章,即史、论与当代问题的三结合。他指出,任何一本教材都要强调它的体系性,体系完备才能称得上是好教材,才能历久弥新。现有的提纲由两部分组成,即“美学的一般问题”和“东方美学及当代艺术批评”,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加入对“美学史”的介绍,可以考虑在第一个板块中梳理东西方的美学史;在第二个板块介绍美学的基本理论(例如崇高、自然美、情感理论等等),在第三个板块处理美学的当代问题(例如“美学与生活世界”、“美学与政治”、“美学与伦理”、“艺术与道德”、“美学与大众文化”、“美学与当代文化经济”等等分论题),每一个板块五章左右。美学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复旦大学的王振复教授指出,我们现有的美学理论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的产物,与当代生活彼此脱节,严重滞后,无法阐释青年一代的审美经验。当代的艺术实践与现实相关度很高,要用什么样的理论来触碰,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个难点是纸本教材与慕课的结合,这也是本教材的创新之处。超星公司的副总蒋凯向与会者介绍了“慕课”的特点及功能。他指出,慕课能够弥补纸面教材的不足,多渠道地传递信息,有效规避盗版,它的风行是出版业与全球教育融合趋势的结果。多媒体创作与线上线下互动的教材创新,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教育界。他举例讲解了慕课的拍摄要求,并现场展示了超星慕课编辑器的使用方式等。


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的社长马佩林介绍了该社对《美学》教材的设想。他认为,原典型教材的编辑,是北师大出版社和当前中文教学中最有意义的改革方向之一。这套教材总共计划出版十本,覆盖中文系的所有核心课程,《美学》是其中之一,其特点在于纸媒与数字资源建设的并行,从整体思路和技术手段上来看,美学教材将会引领整个美学教育的方向,可谓得风气之先。本书的责任编辑周劲含就本书的编写体例和图片遴选要求向与会学者作了说明。


经过讨论,本教材名称暂定为《美学》,各章的写作者也明确下来。与会学者达成共识,以《牛津美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Aesthe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中的框架结构为参考,结合比较美学的思路和中国美学界的现状,来完成这部教材的编写。预计将在今年九月底完成各章细节提纲,十一月底完成初稿写作,明年年初完成全部书稿并配图,交由主编统稿,三月交出版社进行后期编辑,慕课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将于明年六月进行,纸本教材预计在明年八月出版,慕课同步上网。




[作者:中文系 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