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青春之声

[我与人文学院]王慧慈:成长的舞台

2014-04-19

简介:王慧慈,人文学院2012级本科生,学生会主席,学子人文演讲团团长。曾获2013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第八届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银奖(团体),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二等奖,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组织并策划三院迎新晚会、毕业典礼、CCTV中华文化知识大赛、“九歌杯”人文知识竞赛、蔡顺华“口才的魅力与修炼”讲座等活动。



2012年夏天,我这个刚走出高中校园的准大学生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相遇了。


毫不夸张地说,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人文学院得到的锻炼,是远胜于其他平台的。除了获得学科上的专业知识、温馨的师生关系、有爱的室友和同学,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各类大小赛事和院学生会工作中的成长。


犹记得第一次报名参加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的学院选拔赛,那是在我刚入学一个多月的时候,仅仅怀着对比赛的兴趣和一点点微薄的专业知识就报名了面试。面试现场吓退了许多选手,有超过半数同学选择弃权,临场反应能力不强的我尽管上台了,但在那次选拔中紧张到甚至没能完整陈述完一分钟的模拟新闻发言,便对台下的评审说了声“抱歉”后,灰溜溜地下台了。结果,我自然无缘代表交大去参赛,却意外收到了可以作为随团小记者参与全程的邀请,惊喜之余,我分外珍惜学院老师给予我这个“小菜鸟”的机会。三天的北京之行让我收获的不仅是一场大赛的全程见证,更在羡慕学长学姐轻松上台参赛之余,默默学习了很多东西,在潜移默化间为我日后参与各类大赛打下了基础,也在一年后的大赛中为交大捧回了银奖。


作为学子人文演讲团的团长,其实我在大学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演讲经历,所有的演讲技巧和能力都是在这两年中学习的。我从起初的演讲稿空洞而泛泛、演讲时僵硬而不动人、吐字发音前后鼻音不分等诸多问题中一步步改进,如今虽说没能成为一名好的演讲者,但也在一次次大赛的历练下,变得更有经验了,无数的参与奖、三等奖也逐渐累积出了几个二等奖。而在这么多场比赛的背后,都有人文学院给予的强有力的支撑,不论是比赛的来回费用抑或赛前培训、赛时陪伴、赛后反思,如果没有学院的信任和支持,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而在学生会的成长,更是学院给予我的本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馈赠。从大一时候社会实践部的一名小干事,到大二时的学生会副主席,再到如今的学生会主席,这一路留下了我太多的成长痕迹。


由于人文学院并非大院,所以每一位同学在学生会中都有锻炼自我的机会。我们和其他学院做相同的乃至比他们更多的事,却依旧能出色完成,这让我始终觉得非常自豪。也要感激人文学院这个精致而温馨的学院,让学生会中的我们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或许没有特别突出的人才,但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就有了共同开拓新领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我们原本不是一群身怀绝技的人,但因学院的特殊性,有时候不得不把自身打造成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或许在其他组织能得到的锻炼是单方面的,但在人文学院,我们能获得多方位的历练,不论是打杂的小跑腿,还是镇定的指挥者,在人文学院这个并不大却够完善够宽容的舞台上,都能得到。


还值得一提的是,人文学院有一支非常支持学生工作的教师团队,他们会在我们遇到活动或个人问题瓶颈时为我们指点迷津,会给予我们足够的信任与支持放手让我们去闯、去把心中的设想努力变成现实,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下,学生会的活动几乎不会受到阻力,我们可以自由地无后顾之忧地在这方舞台上秀出青春的旖旎。


一件事情的发展轨迹、一个人的成长路径,很多时候有极大的偶然性,但若是能在一个相对稳定适意的必然环境下,相信很多不确定性会被消弭。很多时候,大环境会指引你前进的步伐,并把你带到一个你未曾料想的新世界中,人文学院之于我,就是这样一个引路人、启蒙者的存在。


人文学院给了我一个锻炼并提升自我的舞台,相信也一定能为更多的学弟学妹创造实现梦想的机会!


这里有人文之光,必能照耀你的未来!


[作者]王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