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王伊薇,江苏扬州人,人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今年是我来到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的第六个年头。我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中外交流方向),大学四年里,我在这里听了很多的课,初步积累了专业知识。我还记得每每到课下,有疑问的时候向老师请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回答。现在想来,人文知识的领域本来就有很多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道理,而学院老师面对我这个初学者的耐心与教诲,在以后的很多事情上都激励我,对工作和生活应抱有谦虚和热情。学院老师们的专业态度与敬业精神一路指引着我,本科毕业时,在毕业论文导师丁晓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有幸成为38名上海交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之一,为本科阶段的学习画上圆满句号。正是因为对学校和学院的认同,我选择了保研之路。研究生期间,课堂遵循小班化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老师、同学之间的对话也更多了。硕士学习期间,课后的阅读资料不断增加,但这也为我们学术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而导师符杰祥老师也定期举办读书会及学术论坛,为我们的科研深造带来许多有益的机会。
我刚来的时候,人文学院还是一栋“小白楼”,几年前,这里经历了外墙装修,变成了红砖的建筑。作为学生,我们经历了个人的成长,也见证了学院点点的改变。在过去的六年间,人文学院面向学生的交流机会稳步增长,先后有新加坡国立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交流项目,为我们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在异国文化语境中领悟人文真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除此之外,春秋两季学期中定期举办的大师讲座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为我们的直接对话学界泰斗提供机会。杜维明、李欧梵等重量级教授都曾造访交大和人文学院,我本人也有幸担任过李欧梵先生讲学的接待以及讲稿翻译等工作,与大师面对面。而自2010年起举办的外国文化周活动,让我们不必走出校园,就能亲历英国、法国、比利时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氛围,还记得法国文化周的小众电影、比利时文化周的巧克力现场制作,以及英国文化周艺术沙龙中的精彩展示。
在过去几年中,使我受益匪浅的,应该是学院宽松自由的氛围,老师们的人文关怀和严谨治学,以及学院为学术提供的各种开拓视野、发展兴趣、提升能力的机会。交大人文学院虽是人文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但是。我认为,交大人文学院近年来引进了众多学术名家,同时培养出的人才也更见规模。相信她会越办越好!
一个学院就是一个大家庭,交大人文的温暖与精彩,是我们的今天,也是你们的明天!
[作者]王伊薇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沪交ICP备20101064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人文学院
截止今日 08:50 网站浏览量统计:153866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