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青春之声

[我与人文学院]陈煌煌:脚踏实地,开阔眼界

2020-03-3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转眼,十九年的求学时光已然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三年前“误打误撞”保研进入交大的情景还恍如昨日,而今天已经是心怀不舍地等待着三月的毕业典礼。大大小小的抉择组成了今天的我们和我们的人生,对我而言,来到交大是让我感到庆幸的选择,因为我在这里度过了25年来最充实最丰富最精彩的三年。



脚踏实地,开阔眼界

“学习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这是学弟学妹们向我“取经”时我常说的一句话。从小到大,别人总说我是学霸,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但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过人的天赋,只是凭借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踏实的学习态度才让自己一路“披荆斩棘”。当有人问起我的专业,问起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总是很坦然地说道:是因为兴趣。本科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因为喜欢阅读,喜欢作家笔下奇妙的或天真或残酷的世界,喜欢评论家对于文学作品深刻独特的解读阐释;研究生选择语言学专业,是因为自己是温州人,对于家乡的方言有着真切的喜爱与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温州方言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其实我也说不好选择专业时究竟是应该遵从自己的兴趣还是要有更多务实的考量,也许能在两者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才是最佳选择吧。


2018年的5月可以说是我学生时代的高光时刻。那是我第一次出国,不是因为旅游,而是第一次以报告人的身份参加一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在任课老师金大卫老师的指导下,我撰写的有关温州方言的论文获得了交大研究生院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资助,来到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参加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26届年会暨第20届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研讨会。作为全场最年轻的与会者之一,我既激动又紧张。如此高水平的学术国际会议上,众多学术泰斗和学界新星的主题演讲或论文报告都让我受益良多。他们理论知识的扎实、学术态度的严谨、思考角度的敏锐、学术研究的热诚值得所有投身于学术研究的人学习。而自己的全英论文报告虽略显稚嫩,但能跟各位老师和前辈进行交流实在是难得且宝贵的机会。尤其是他们对报告内容和之后研究方向的建议和鼓励都让我深受感动,并进一步了解到自己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同年11月,“读懂中国”活动也给我的学生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思政教师韩红蕊老师的指导下,我有幸两次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范祖德老师,由此撰写了专访文章《饮水思源 弘毅致远》,经过多次修改层层选拔入选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展播活动,交大仅有三篇文章入选。我本人也赶赴北京中国教育电视台参与录制了“读懂中国”专题栏目。那是我第一次走进摄影棚,在绿幕前灯光下镜头前骄傲地介绍自己:“我是陈煌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


身兼多职,责任担当

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除了学习科研,我还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先后担任徐汇学联文体部副部长、人文学院研究生会实践部部长、人文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宣传委员、人文学院辅导员等职务,组织协办了诸多学生活动。于是,我常常出现在往返于徐汇和闵行校区的校车上;于是,人文学院所有的学生活动中,几乎都能看到我的身影。而在为学生工作付出的过程里,我也掌握了许多技能,从一个摄影小白自学成了人文学院御用摄影师和视频剪辑担当。


除了学生,我还曾有过一年特殊的身份——人文学院语言生的兼职汉语教师。一年时间,两个学期,三个班级,我有了来自26个国家的73位学生,可以说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但作为完全没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我,面对着一群大部分年长于我的外国学生,压力和忐忑不言而喻,但既然是我自己主动请缨,定然不能辜负学院和学生的期望。通过听课向别的资深老师取经,认真备课打磨课件,我力求让自己的课堂丰富精彩轻松有趣,以汉语为桥梁与语言生分享中国文化,课后也以朋友的关系跟学生们进行更多的汉语交流。看着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学生们认真地说着汉语,一笔一划地写着汉字,一种小小的骄傲充盈着我。还记得幼时的我,梦想着当全世界最出色的汉语老师,让所有外国人都来学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也许,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小小一步。最终,两个学期学生对我的评教成绩均达到了94分以上,位列学生兼职教师前列。在评价系统中,学生给我的评语让我备受鼓舞:煌煌老师非常热情,总是能让课堂变得很有趣。


身为党员,努力想要成为一名“能干的奉献担当者”的我,知道身为交大学子不应只潜心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而是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饮水思源”,回报社会。三年间,我积极参与了大大小小许多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这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让我在学业工作之余获得了更全面的锻炼,也是身为学生回报母校回报社会,争取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方式。


迷茫纠结,柳暗花明

精彩充实的生活不可能只有快乐与顺心,定然也会有困境与挫折。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我的内心。但正是这些艰难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也收获了更宝贵的人生经验。


面对职业的选择,我没有办法做到像当初选择专业时的果决,而是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纠结。原本清晰的职业规划没想到在最后紧要关头,竟让我感到了动摇与迷惘。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究竟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经过斗争与挣扎,在重新审视自身特点和职业道路、与家人朋友深入交流沟通后,我最终还是改变了原先的就业方向,但临时改动所带来的焦虑紧张可想而知。


求职季的迷茫痛苦的确是不曾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的,我认为唯一缓解内心紧张不安的方法就是不断为自己“充电”,给自己“加码”。在为招聘考试刷题、在图书馆从白天呆到黑夜是我内心最安定的时候,因为我知道我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我是在不断提升自己,而全心的投入也让你无暇去过度担忧结果。在自身准备的基础上,抓住每一次机会,失败了就当多一次实战经验,成功了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相信自己,但不高估自己;放低自己,但不轻视自己。于是,我熬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难的毕业季”,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我始终相信付出一定会有收获,人生不会有白走的路,哪怕是一些弯路。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很平凡,并没有旁人说得那么厉害那么优秀,只不过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地完成自己应做的事情,努力释放着属于自己小小的光和热,为身边人带来些许光亮和暖意。但正是每一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我们的社会才能保持着和谐的运转,我们的国家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我们的世界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时间从不会因为我们的留恋而停下前行的脚步,随着离校日期日趋临近,不舍的情绪也愈发盈溢,在此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支持我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家人们,感谢给我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众多的成长机会的交大。今后我也会谨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秉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做一颗平凡却闪耀的星,无论白天与黑夜!


思政教师评语:

陈煌煌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硕士研究生。她自入学以来,在课程学习、专业科研、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方面均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她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专业排名稳居第一;科研态度严谨,成果突出,曾受邀赴美国参加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积极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担任研究生会学生干部及学生辅导员期间,组织策划研究生毕业典礼、新年晚会、青年人文思想论坛等多次大型活动,表现出了超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担任人文学院语言生兼职教师期间,备课认真、授课专业,受到了国际学生的一致好评。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陈煌煌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她曾担任学生支部宣传委员,积极参加学生党支部的各类活动和党支部实践,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其他党员和群众,在同学之中颇受好评。由于各方面表现出色,陈煌煌在读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凡星励志奖、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始终积极进取、求知若渴;从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韩红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