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说,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昔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历史,是我们认识过去,理解当下,追溯未来的学科。对历史的喜爱,是我在中学时期就形成的。所以高考的第一志愿,我填写的就是历史专业。并且非常幸运地入到历史专业,特别是在交大历史系读研。而这几年的历史学习,我不仅学习到历史知识,更是学会了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我本科就读于苏州大学。苏州,是一座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园林中的粉墙黛瓦、窄巷中的青石板,都诉说了这个城市几千年的古代史。而新兴的建筑与流畅的交通,则显示出苏州当代的发展。在苏州学习,就是在历史中行走,为我进一步热爱历史、学习历史,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氛围。同时,在本科期间,除了本专业的学习,我也非常幸运地进入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文治书是旨在建立全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精神,突出民主办学、敬畏学术、教学相长、自我发展的特征,实施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为打通文史哲而创办的书院。文史哲三个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了的知识面,也为我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我本科的导师是苏州大学历史系的王青老师。王老师是一位学识非常的渊博的学者,研究领域是秦汉方向。在课下,王老师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师。每个学期的开始与结束,王老师都会找我们聊天,让我们制定好学期和假期的安排,充分利用好时间。也是王青导师鼓励我到上海交通大学进一步学习。听取王老师的建议来到上海交大读书,我觉得是是我人生中非常明智的选择。
2015年,我非常幸运地通过保送的方式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的历史系是治学严谨的学院,在古代史研究方面强调新史料与社会科学方法的结合,这是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知识产生的重要途径。历史系求实的治学氛围深深地影响了我在历史方面的学习。我也非常幸运地运到自己的专业导师章毅老师。章毅老师是治学非常严谨的学者。在交大两半年的学习期间,除了正常授课之外,章老师每周都指定专门的时间与进行学术讨论。对我而言,不仅学到历史学知识,更是体会到了论文写作的充实与乐趣。我毕业论文研究的方向是明清社会史,研究明代徽州宗族的发展与地方社会变迁。对于这一方面,尤其是宗族与地方材料的解读方面,我在之前的了解并不多。而通过与章老师的学习与探讨,章老师非常耐心地带我解读史料,引导我开拓思路。并且为了让学习加深对宗族的认识,体会历史研究的在地感,章老师还曾带领我们前往安徽歙县进行田野考察。特别是在我们参观的同时,章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历史知识。这个田野考察,让我从史料走入现实,了解地方社会的前世今生,使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逐渐加深。此外,在章老师的指导之下,我有一份书评发表在文汇报上,还有一份论文也被收入到论文集中。遇到一位好的导师,不仅会在学业上给我莫大的帮助,更是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在我因为实习、就业而迷茫时,章老师也都会给我最中肯的建议,让我能够安心写作,非常感谢章老师,让我度过非常充实的研究生时光。除了导师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各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们,也为我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如曹树基、李玉尚、潘星辉、蒋勤、赵思源等老师,他们各自的人格魅力与治学特色,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也让我体会到历史学研究的多种方式。
本科与研究生期间,我选修了的课程很多。本科期间,我的课程除了历史学之外,还有文学与哲学的课程。历史课程中,我特别喜欢中国古代史,这一课程长达4个学期,这对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连续不断地学习,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强化作用。此外,文学与哲学的课程,我印象最为深刻是旧体诗词创作与现代国学经典选读课程。前者让我学习了中国古诗中的平仄韵律,尤其是平水韵诗的写作,让我了解的古诗创作的不易与其中蕴含的乐趣,特别是经过一番斟酌,一首满意的诗歌完成,有一种愉悦感。后者的课程中,我们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字一字地学习了《庄子》的内七卷,不禁感叹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以及其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的能力,更是体会到中国先秦时期思想的飘逸洒脱。而研究生期间,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社会史。这一课程,我们是按主题划分进行学习,每周有一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会进行大量的学术史阅读,而不同专题积累下来,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史方面的学术史知识,我们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可以说,这一门课的学习,为我之后的毕业论文的书写,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另外,计量史学的课程,然我体会到历史研究的另外一面,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这是我来到交大之后才学习到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可以说,统计方法处理历史材料中的数据,定量、定性分析,得出历史性的结论,非常有趣。
在交大读书期间,我最主要进行地一件事是毕业论文的书写。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呆的地方最多是新图,特别是研二的寒暑假,整个节奏就是宿舍—图书馆。交大的图书馆设备十分齐全,而且即是在假期,也是开放的。另外,交大的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尤其是在地方志材料方面,虽然有一些书籍没有纸质版,但是有着电子版,尤其是中国古籍库与雕龙地方志,为我查阅史料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常因查阅资料而麻烦到图书馆的老师,在此非常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的图书馆与工作人员。
我的毕业论文除了前期史料了解阶段,真正开始于研一的暑假。我运用的主要史料是民国重刊明万历时期的《新安吕氏宗谱》与《吕氏负冤禀帖历朝实录》。我紧紧在文本的释读阶段,我的作业就有十几万字,这对我之后论文的展开提供了殷实的素材。除了释读部分,我还将宗谱中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建立Excel表格,用学习的计量史学的方法去统计数据。在对原始材料梳理完成之后,我进入到学术史的阅读之中,并且我的读书笔记的规模多达五万多字。可以说,我比较全面地了解我明清社会史方面的研究背景。而写作部分,前后也历时几个月。历史写作,看起来是一件枯燥的事。而当你沉浸其中,就会发现地方历史的复杂性与趣味性,推动你不断前进。
从本科到研究生,我也参与了不少活动。而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参与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办2016年“明清契约文书”国际暑期学校。我参与了这项活动的前期组织,并且接待了全部与会学员与部分学者。同时,全程听取了与会者的报告。特别是见到了明清社会史研究中的著名学者,现场听取了他们的治学方式与治学成功,对我的史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学习。通过这次国际暑期学校活动,我对目前明清契约文书与地方材料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目前明清契约文书在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次的学术活动,在我研究生期间有着重要的地位,也特别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校平台。
在上海交大学习的经历,让我对历史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本科阶段,可以说是对通史的一个整体了解。而读研期间,则进入到历史里面,通过个案的研究,与整体历史相挂钩,以小见大。历史从来不是孤立的,一个历史事件或者现象,都是有长时段的积累。让我明白历史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背后的多样性与多元性。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这种历史观的看待问题的思维,也会让我受益很多。
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忙碌而充实,生活也十分充实。这里也非常感谢我的同窗侯念妤、吴天华、邓发挥、王晓飞同学两年半的陪伴。虽然我们系同学非常少,但是大家却很团结,也非常关心彼此。除了一起学习和交流,大家在课外也经常一起活动。特别感谢侯念妤,是她在致远体育馆教会了我游泳。而游泳这一运动后来成为我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难题的重要发泄方式。每当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而停止不前时,游泳总能将我烦躁的心情平复,让我继续进行写作。另外,作为舍友,侯念妤同学平时也非常关心我,真的非常感谢她。而与吴天华刚认识不久,他人经常因分不清我们,而戏称我们是姐妹,也许这就是缘分的奇妙。正因为同窗们的陪伴,我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多了一抹色彩,我们在教室、图书馆、操场跑道、羽毛球场都留下了青春美好的足迹。此外,也非常幸运能够遇到中文系的徐婕、江静涵,哲学系的史雅楠、吴菲菲等同学。大家虽然专业不同,但是在平时的相处中,也非常的亲近,不同专业背景的交流,也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我也特别感谢我的师兄贾晓阳。在刚进入上海交大学习时期,师兄在学习上给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使得我比较快地适应了研究生的学习节凑。另外,在就业上,师兄也给了我许多中肯的建议,这对我的就业规划有着重要参考作用。特别是在毕业论文完成进度与就业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也特别感谢贾晓阳师兄。
学习是没有终点的,而史学的学习更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我非常感谢自己能够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专业,也非常幸运自己能够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研究生的学习。上海交大的治学特色,会在我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一直牢记一位老师的寄语,做一位温暖的人,给自己与他人更多的善意与关怀,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对社会带来暖意的人。
非常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对我两年多的培养。在交大,我学习与收获了很多。非常感谢交大历史系的每一位老师,他们的谆谆教诲我会一直铭记在心。也非常感谢在交大遇到的每一位同学,因为他们,我的研究生生活充实而多彩。最后,想引用音乐剧《我,堂吉诃德》的歌词去勉励自己和大家:追梦,不会成真的梦(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忍受,不能承受的痛(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挑战,不可战胜的敌手(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跋涉,无人敢行的路(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改变,不容撼动的错(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仰慕,纯真高洁的心(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远征,不惧伤痛与疲惫(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去摘,遥不可及的星(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敢以此生,求索那颗星(This is my quest, to follow that star)。
思政老师评语:
田艺同学个性开朗,真诚、善良、严谨。她政治方向坚定,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各项方针政策。作为一名党员,她能在各方面皆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参与学院各项党员活动,表现优异,获得了广泛好评。
她学习认真踏实,勤奋努力,各科成绩优异,专业成绩在历史系排名前列,受到专业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学术活动方面有着突出表现。其参与人文学院举办的“明清以来地方文献”国际暑期活动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新藏徽州文书与明清商业宗族研究。她在《文汇报》上发表书评《宋明时代的“微观”历史》。另外,她的论文《晚明地方社会的里排与宗族:万历四十年歙县吕侍郎祠诉讼案研究》被收录于由常建华主编的《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中国宗族史》。
在学生工作中,田艺同学担任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史哲支部的组织委员。她积极参与组织支部的各项活动,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表现良好,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平时生活中,田艺同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严谨的生活态度。她为人正直,待人有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2017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是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
导师介绍:
章毅,1974年生于安徽省屯溪市。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明清史和社会文化史。曾获2006年度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论文奖(CUHK Young Scholars Dissertation Awards),2008年获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研究著作有《理学、士绅和宗族: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代表论文有《从“土神”到“武神”:宋元时期徽州的汪王信仰》、《明刊宋元史籍《新安忠烈庙神纪实》研究》、《道巫、佛教与理学:宋元时期徽州地域文化的变迁》、《元代徽州路的军功家族》、《理学社会化与元代徽州宗族观念的兴起》、《公共性的寻求:清代石仓契约中的会社组织》、《祀神与借贷:清代浙南定光会研究——以石仓《定光古佛寿诞会簿》为中心》等。研究项目有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新藏徽州文书与明清商业宗族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清代移民社会的观念、信仰与组织——以新出石仓文献为中心的研究”等。主要课程有《中国社会史》、《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近世中国历史与文化》等。曾获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优秀教学奖、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论文奖、2005年上海图书奖(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