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媒体·专栏

王杰院长在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上的致辞

2013-04-09

在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上的致辞

2013年4月7日  上海

王杰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四月的上海,春意盎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紧张筹备,今天,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历史、语言与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由《探索与争鸣》杂志社,鲁迅文化基金学术部协办的“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论坛组委会,对各位学者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会议筹备工作做出辛勤工作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想去年四月,也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在曼彻斯特运河边的餐厅里,我与曼彻斯特大学的David Alderson,Mike Sanders,Robert Spence三人商量本届论坛的主题,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我们的考虑主要是从整个世界正处在深刻危机的背景下,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角度来确定本届会议的主题。在全球性的价值危机、伦理危机和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与未来”是一个充满挑战性,也包含无限理论空间的重大问题。

我们这次会议将就“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革命”、“‘真实’问题的美学意义”、“悲剧观念及其理论意义”、“审美资本主义批判”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学批评”等若干当代理论的重大问题交流意见和展开讨论,将讨论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酒国》和詹姆逊的新书《辩证法之价》(Valences of the Dialectic)。关于未来,无疑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资本主义社会还有没有未来?中国社会的未来是什么?未来是一个幻觉还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真实存在?未来与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是怎样的关系?美学的革命与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悲剧观念在未来社会的建构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关于未来的思考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无疑都是十分严肃的理论问题。关于未来的思考,事实上也是对现实的研究和思考。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比马克思当年所面对的世界更为复杂的世界,资本和媒介已经全球化了,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迎接时代的挑战。

本届论坛收到论文81篇,参会学者来自58所高校和研究所。参加会议的学者除了来自英国外,还有来自美国、比利时、澳大利亚、俄罗斯、瑞典、斯洛文尼亚、韩国和中国香港的学者,中方学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学院、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和湘潭大学等41所高校和研究院。我相信,通过本届论坛,我们可以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在讨论中加深我们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在理论的争辩中把握未来!

今年是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至今仍然是十九世纪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我们的责任是,像马克思当年那样,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的实际,批判性地思考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祝各位嘉宾在沪期间生活愉快,工作顺利,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