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媒体·专栏

秀才年考花费6.4亩地租 交大史学家解读300年前书生账本

2014-04-30

“小包九十文,认保银洋一元,门斗送训一千文……”这是一份记录于道光三十年的账本,账本的主人是一位参加科举考试岁试的书生。这本300岁的账本是上海交大历史系曹树基教授带领的团队,从浙南民间搜寻到的明清契约、文书中的一件。

无论是明清的小说还是戏文中,读书人总是以“穷书生”的形象出现。那么,几百年前的读书人确实很穷吗?交大研究者们将这位清代书生的账本计算了一下,发现他在这一年中准备参加岁试的各种花费加起来大约是5万文钱,按照当时的物价折算,大概能够买2500斤大米,差不多相当于当时6.4亩土地一年的地租。在这个书生所居住的浙南石仓地区,拥有6.4亩土地已经算得上大地主了。显然,一个家庭要供养一个读书人的成本还是颇为高昂的,读书算是一桩奢侈的事情。

和这本账本一起被搜集到的还有7000多件契约以及数百种各式文书,让曾经散失的浙南民间清代的乡村生活,穿越百年展现在人们面前。曹树基教授告诉记者,2006年,他在浙江南部搜寻移民以及古建筑时,偶然在松阳县一个名叫石仓村的阙姓家族老屋里,发现了百余件清代雍正至民国年间的“地契文书”,并由此开始了细致而漫长的“契约发现”之旅。近十年来,他们先后发现契约文书达7000余件,均被称为“石仓契约”。

契约展现的内容更让人吃惊。过去300年间,这个交通不便的山区乡村维持着高度市场化的经济生活,不仅土地交易、金融借贷非常频繁,而且基本遵循着市场机制,还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金融组织,灵活地调整利率——这些古代“金融家”对市场和价格的敏感丝毫不逊于现代金融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