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我与人文学院]吴越:选择人文学院,开拓出一片无垠的精神领地

2015-09-30

 简介:吴越,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艺术使生命沉醉,生命使艺术完满。”嗜书、影、音,爱四处溜达,听故事。立志成为媒体人,现为香港大学社科学院中国发展研究专业研究生。



有时,当我说起我是交大人文学院的学生时,总有人露出一丝惊讶:呀?交大还有人文学院啊。人们听到交大名号后惯性的欣赏表情似乎就停滞成了疑惑,我仿佛还能听到他们心中的声音:交大的人文学院中文系,出来能干什么?不管他们是否问出口,我都说,我们没有固定方向,大家根据兴趣能找各种各样的工作。然后,岔开话题。一晃四年过去,我还是没能完全克服这种尴尬。


是啊,在实用功利主义眼光的审视下,名气和财路才能为我带来“面子”,但就在毕业的时刻,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我才逐渐明白,“面子”本来就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正因为人文学院规模小,老师没那么“大牌”,每个学生才能得到相对其他院系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老师的交流才更为频繁。从老师到同学,都是静静地守在交大一隅,读着书,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学问。我们没有理工科同学那样熬夜做实验的辛苦,但也在一次次踏着图书馆的台阶时收获着沉甸甸的幸福。


人文学院的学生其实个个都能说能写,大家也曾在校园活动和部门组织中绽放光芒,但我想,大学期间,还是把积累放在首位的好。心中一直记得这样一个画面:那是初夏的一个下午,微风拂过柳枝,我从包图借完书来到湖边,看见飞虎坐在台阶上看书的背影,不远处的长椅上,钰博也在低头阅读。这就是我们的人文学院,大家并没有事先约好,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湖边读书,让思想徜徉在自然之中。或许,我们离热闹一直很远,但读书人又何必要那么多热闹呢?


我想,在人文学院最大的收获便是学会在复杂和嘈杂之中固守自己的兴趣,如我,便是保持阅读习惯、保持思考与交流。我是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合作后的第一批交流学生,在那里的一个学期,我也永远不会忘记。那里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优美的自然环境,给我提供了“一个人的好时光”。当然,课堂内外,对于感兴趣的问题,我也能够毫不怯场地用英文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人文学院所提供的交流机会一直是交大首屈一指的,而在大学阶段,这一段经历显得尤为珍贵。


其实,我一直不认为交大是“人文沙漠”,但我也衷心希望人文学院能够为交大文化带来更为开放、包容的多元的一面。未来的人文学院,若是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则能多开一些有趣味的课,多扶持学生办一些“散漫”的活动,让这所务实的学校也多一些“无用之用”的坚守者。


我的一句话:“选择人文学院,就是在品尝了足够的寂寞之后,开拓出一片无垠的精神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