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媒体·专栏

【中国网】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在传承中创新

2016-12-21


孔子学院创办12年来在全球稳步发展,目前已在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学院和1073个课堂。全球各地孔子学院和课堂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为世界认识中国提供了多样化窗口。


2016年12月10日,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丁蕾(左)和中方院长翟宜疆在昆明参加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

中国网12月20日讯(记者 王冉)孔子学院创办12年来在全球稳步发展,目前已在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学院和1073个课堂。全球各地孔子学院和课堂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为世界认识中国提供了多样化窗口。其中,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坚守当地以科研和文学为优势的传统,积极把握互联网授课这一国际汉语教学新趋势,成为孔子学院世界版图上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于2010年正式启动,由海德堡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设。外方院长丁蕾(Petra Thiel)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介绍,该院致力于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推广、服务社会以及科学研究四大方面,以语言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德国民众知华友华。截至2016年,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内部注册学员达520余人,包括德国成人、6岁以上德国以及华裔青少年;此外,该院还通过“中国走进德国中小学”项目给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当地1600余名中小学生教授汉语。

传承——坚守以科研和文学为优势的传统

海德堡大学创建于1386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丁蕾是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博士生,她介绍说,海德堡大学是一所研究性大学,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也秉承这一传统,将自身定位为研究型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翟宜疆告诉中国网记者,该院为中德专家学者的合作搭建桥梁,举办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和论坛。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和海德堡大学联合举办“差异城市与城市差异——重访城市”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日本的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此外,海德堡大学孔院还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该院帮助下,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和历史系多名博士生成功申请到“孔子新汉学计划”项目资助,前往中国高校访学交流。他希望,未来该院可以进一步发挥纽带作用,促进中德双方学者加深长期合作,进而扩大中国研究的影响力。

除了学术研究之外,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也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的普及性宣传。结合海德堡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UCCN)成员”的优势,该院以读书会的形式向德国大众推介中国文学和文化。今年10月,中国著名作家阎连科曾与德国著名汉学家高立希一同做客该孔子学院,与德国读者分享其作品《受活》。外方院长丁蕾说,孔院有一部分忠实粉丝,但每次活动也会有新面孔。他们对中国并不太了解,可能只是对某个汉字或者中国文化的某一方面感兴趣。孔院应该留住老面孔,挖掘新面孔,逐渐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创新——互联网授课成为国际汉语教学新趋势

针对全球兴起的“汉语热”,翟院长表示,汉语在德国虽然还没有达到所谓的“热”的程度,但德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正在稳步增加。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和海德堡师范大学合作开设了汉语教学专业,通过培养本土汉语教师,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

在国际汉语教学方面,海德堡孔院大胆创新,采用网络视频实时授课的形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为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高级班学员授课。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为学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为交大学生的海外实践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此外,该院为海德堡大学和上海交大的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双方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堂讨论。翟院长发现,中方学生教学手段更现代化,而德方学生的教案则更适合德国当地的中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双方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同时海德堡大学和上海交大的合作领域也得以拓宽。翟院长表示,网络授课只是一个小的尝试,他希望将来两个学校可以在汉语师资培养方面实现学分互认、教师互派以及联合培养。

今年4月,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首度进入德国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此前,该院举办了考前培训,并首次在培训中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现场与网络同步的视频实时授课模式,用网络设备进行教学直播。除现场的十余位学员外,来自德国其他城市以及白俄罗斯、比利时、法国等地学员也通过网络参加了培训。翟院长表示,目前具有举办《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资格的欧洲国家仅有西班牙、英国和德国。网络授课的形式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极大地方便考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生的水平,增加了应考积极性。

翟院长指出,海外汉语教学将不仅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形式,在线授课将成为国际汉语教学的新趋势。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将依托上海交大慕课建设的优势,尝试搭建孔院慕课平台,积极探索海外汉语推广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