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青春之声

[我与人文学院]刘伟:我的小院

2016-01-29


       “为什么是满天星啊?”“清白、弱小、惹人怜爱。不浓艳、不大只,很容易被人忽略。但是,当你留心会发现,她漫山遍野都在。”


       一、人文


       交大很大,所以开学报到的那天,新生接待处繁华喧闹、人声鼎沸,横幅汇成红色的海洋,接人的人和被接的人穿行其间,热情洋溢,青春激昂。我挤进人山人海,却看到“人文”只有那么一点点。


       人文学院很小,因为它所占招生名额的比例很小,因为它所占办公场所的面积很小,更因为人文精神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没有什么地位。社会就像一座铁房子,科学与技术就是坚硬冰冷的铁墙。因为科学代表客观的规律、自然的铁则,技术在人类世界的广泛运用也证明了它们的有效。人文精神沦为某个抽象概念,或者感官刺激,七零八落地挂靠在铁墙之上,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


       科学很对,技术很好。但是,如果世界上只有它们,我就觉得相当不妙。我喜欢春花秋月,也喜欢飞雪连天、烈日炎炎,它们不应该只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空法则。我看到男人脸上的沟壑和目光中的坚守,它不应该只是想要存活的生命本能;我看到女人失恋时痛苦地捧着心口,它不应该只是生物酶在量上的变化和神经元在人体内的运动。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二、学习


       看到太阳,于是歌唱“啊,我的太阳!”;看到月亮,于是背诵“床前明月光”。这不是人文精神,这只是展示了一些人文知识。心中满怀对太阳普照大地光耀万世的崇敬,才能体会到“我的太阳”歌中饱含的深情;身处异乡,明月当空,回想前尘往事,不禁吟咏一首“静夜思”,这一刻的李白才充满了诗人情怀。


       到了人文学院,不仅要学习基础的人文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修行人文精神。我是一名高龄学生,进校时就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渐渐学会了新的生活态度,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有时看阳光从树叶缝隙间星星点点漏下,斑驳地撒在身上,落在路面;有时见微风拂过水面,拂过岸边的细柳,拂过漫步的情侣的发梢;有时夜幕降临而不知,头仍旧深埋在故纸堆里;有时日上三竿,才懒洋洋起床,兀自回味美梦黄梁。


       一点点自然而然,一点点自由自在,既不遗世独立故作姿态,也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人文学院,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沉淀,少了一些不断向外的索求,多了一些潜心向内的追寻。


       人文精神要求的很少,观察真正的自我,思考真正的生活。但得到的很多,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向我敞开,神蕴其间。

     

       三、院子


       不像理工科学生有自己的实验室,人文学院的学生没有专属的工作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文学院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人文学院对公共区域的设计非常体现人文情怀。一楼中间有大片开放空间,靠墙是一整排冲浪雅座,旁边错落有致摆放几张小圆桌配上沙发椅,适合三两人喝茶聊天休息,外围装有镂空开放式屏风,关键地方布上了装饰灯,既有趣味又富于变化。二楼左边是酒吧的高台散台加卡座的全方位设计,三楼右边思想角则是透明玻璃面方桌配藤编圈椅,墙角一排大书柜。我们在这里上课、接待朋友,有时趁着太阳约同学过来喝下午茶、讨论问题,兴致来了还有钢琴即兴演奏和莎士比亚。    

       

       专属的是自己的人文空间,归属的是同样的人文情怀。院子不是宫殿,没有森严的气派;院子也不是铁房子,没有坚硬的气质。院子是生活,是温暖的气息。住在院子里,老人们告诉你的是生活的经验,朋友们谈论的是生活的乐趣,自己规划的是生活的意义。我们看着院子外面,或者走出了院子,累了停下,就会发现,院子还在那儿,永远敞开。


       我昨夜做了一个梦,梦到到处都是我的小院,立在每个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