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名单公布。本届共评选奖项499项,包含学术贡献奖4项、学术新锐奖19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59项、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417项。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6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赵思渊教授获得学术新锐奖、刘统教授和陆岩军副教授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著作类),夏燕靖教授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类),王宁教授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著作类),陈嘉明教授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类)。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本市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在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作用举足轻重。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获得充分展现了人文学院在持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提出更多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观点、新思路、新阐释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学院将再接再厉,在坚持和发展“两个结合”中不断开拓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境界,鼓励教师立足祖国大地、紧扣城市发展脉搏、扎根人民群众实践,让学问真正服务时代需求、回应人民期盼。
1、《转折——194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一等奖(著作类)
作者:刘统
该著作以恢宏而又不失精细的笔墨,记录1947年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面对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的危局,主动选择撤离并转战陕北的过程。全书展示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谋篇布局,努力成为一部真情讴歌伟大革命精神、引领汇聚时代信仰力量、丰富滋养人民精神世界的新时代党史军史著作。综合运用各类档案文件、日记、回忆录等公共和私人史料,结合作者多次实地考察,在党史、军史视角下,描绘了在主动放弃延安后的一个半月里,西北野战军如何以不足3 万人的兵力,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蘑菇战术”,同比自己多达10倍的国民党军队从容周旋,多次取得集中歼灭敌军的战果,拖住胡宗南这支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部队的过程。这为西北战场和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七录斋集校笺(全六册)一等奖(著作类)
作者:陆岩军
张溥(1602-1641)为晚明复社领袖、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文社、学术及文学诸方面颇具影响。其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凡四十九卷,集中反映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七录斋集校笺》首次对其四种诗文集进行深度整理,为张溥别集首部笺注本。整理者历时逾十年,历经八校,精心校勘,详加笺注,复为三分之一篇目审慎系年,旨为学界提供一部接近原貌、较为可靠、使用方便的张溥别集深度整理本,为推进张溥、复社及晚明文史研究奠定扎实的文献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七录斋集校笺》发轫于作者2008年博士论文《张溥研究》,先后获立国家社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入列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经十五年学术积累,于20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先后荣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二等奖、上海市第十七届哲社学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艺术史研究中的史学观念问题探讨一等奖(论文类)
作者:夏燕靖

这篇论文是作者承担2020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代表性论文。文章认为:艺术史学研究所展现的叙事路径必然蕴含其史学观念的认识问题,这既是为明确史学研究立场、观点和方法寻找治史支撑,也是为史学研究的作用与地位探明价值判断的依据。文章提出了三个核心议题:首先是艺术史学治史理路中的自洽性原则,强调需要建立系统性的艺术史学认知框架;其次是传统艺术史观面向大艺术史观的提升,主张以历史整体观为视角构建更为宏观的艺术史学体系;再者是艺术史学跨界域研究的必要性,倡导运用跨学科视角推进艺术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发展。其探究的路径,是通过分析中国艺术史与史学发展脉络,揭示艺术史学观念的文化哲学根源,以及史学观念构成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