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海德堡大学教师短期互访项目顺利开展

2025-10-24

      10月14日,作为人文学院国际交流周及现代中国与区域研究项目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海德堡大学教师短期互访项目资助的学术对谈“Gained in Adaptation: Lu Xun and his Fiction in Lianhuanhua Adaptation”(改编中的收获:鲁迅及其小说的连环画改编)成功举办。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与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海德堡大学亚洲与跨文化研究所于2024年共同启动。本次来访学者为海德堡大学Lena Henningsen教授,她围绕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的连环画改编研究,与我院师生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



      本次学术对谈特邀人文学院中文系访问教授、鲁迅纪念馆前任馆长王锡荣教授,人文学院中文系刘佳林教授,以及2023级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刘适南担任与谈人。人文学院蔡文菁教授、龙其林教授、韩蕾教授、李鹃副教授、赵亦然博士,以及海德堡大学博士研究生Lennart Riedel, Song Jiu、Astrid Yuwen Xiao等出席并参与讨论。



      Henningsen教授首先介绍了其主持的欧盟欧洲研究理事会(ERC)资助项目“ChinaComx”(中国连环画文化)项目,以及与海德堡大学亚洲与跨文化研究所、汉学家Andreas Seifert合作开展的连环画藏品电子化与翻译数据库。随后,她从连环画的定义、产生背景与发展阶段切入,以鲁迅生平及作品的连环画改编为具体案例,分析了改编实践的创作意图、风格演变与艺术效果。她指出,尽管文学作品的连环画改编常被视为简化了原作复杂性,但视觉语言实则为之注入了新的多义性,使经典文本在当下语境中焕发新生。因此,改编行为构成了连环画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中国大众文化生产中的创造性转化过程。

      与谈环节,王锡荣教授探讨了原创性连环画的相关问题,并就鲁迅作品连环画改编的画幅数量、艺术风格及木刻技法等提供了更多研究线索。刘佳林教授结合个人作为连环画读者的体验,将连环画改编视为一种语义转换,并反思了文学阐释理论与读者经验之间的关系。刘适南同学展示了其收集的新时期连环画报刊资料中有关鲁迅形象的图文及数据,并提出了关于电影场景设置类型连环画的分类问题。随后,Henningse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成员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活动结束后,海德堡大学来访学者在王锡荣教授陪同下,参观了由其策展的“刀笔峥嵘”展览中的鲁迅版画藏品。



      此次教师短期互访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两校相关研究领域师生学术合作网络的拓展与交叉学科研究视野的开拓。我院派往海德堡大学亚洲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进行短期访学的施东来副教授,已于今年7月完成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两校计划于2026年继续互派学者,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撰稿:李鹃
摄影:阚培林、张艺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