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图]

2014-09-17

2014年7月6—16日,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与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开展了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两所高校共组织13名老师和45名学生开展了支教、学术讲座、义诊送药、医疗卫生宣传和各类座谈会等活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实践团以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探寻蒙医药发展源流,考察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汪雨申,博士胡素莲,研究生彭兴涛、卢倩、王金丹,本科生王慧慈、马源共7人参加此次社会实践。


7月7日上午,人文学院实践团来到内蒙古医科大学与校领导及学生等进行友好访谈与交流。汪雨申老师同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同仁们就如何开展全员育人、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汪老师专门作了主题发言,介绍了交通大学学生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彭兴涛、王金丹、王慧慈和马源四人与内蒙古医科大学部分志愿者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会上,蒙医大的学生介绍了他们有八年历史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校也派代表分享了近些年优秀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此外,两校学生就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座谈会在畅所欲言的愉快氛围中结束。


图1:汪雨申老师向蒙医大老师介绍上海交大


图2:实践团成员与蒙医大志愿者座谈


当天下午,一行人跟随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师生参观了蒙医药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蒙医的医史文物、古籍文献、蒙成药等都变得容易理解,此行使人文学院实践团对蒙医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之后的调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图3:实践团成员参观蒙医药博物馆


图4:实践团成员与部分蒙医大志愿者合影


骄阳似火,百花盛开。经过8小时的车程,实践团50余人来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社会实践正式拉开帷幕。7月9日上午9时,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蒙医医院举行201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正蓝旗副旗长钢布和对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此次活动圆满而成功举行。授旗仪式中,人文学院实践团团长王金丹从汪雨申老师手中接过神圣的团旗,标志着此次社会实践正式开始。


图5:启动仪式现场


图6:授旗仪式


参加启动仪式的有正蓝旗副旗长钢布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汪雨申副书记、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副院长松林教授、旗团委、卫生局、教育局、旅游局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仪式的还有内蒙古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色仁那木吉拉教授、斯琴教授、乌仁图雅教授、乌力吉教授、伊丽娜副教授、宝音仓副教授、哈申图雅副教授、娜仁朝克图讲师以及47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志愿者。中国网络电视台、锡林郭勒盟电视台的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


图7:实践团成员合影


7月9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哈毕日嘎小学拉开支教序幕。第一堂课由卢倩为孩子们带去了绘本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隧道》,哈小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从中学会了如何表达爱,如何与自己的亲人相处,如何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等等。《隧道》还被编排为话剧,在最后一天的支教活动中展出。话剧的所有角色都有哈小的孩子们担任,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对于自己演出话剧这样的形式十分欢迎。绘本阅读课后,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发放了书包、铅笔盒、本子、笔等学习用品,并为每一位孩子送上了写满祝福话语的明信片。孩子们拿到小礼物后,个个都欣喜万分,并拿起手中的笔,为交大人文学院实践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留下了真挚的祝愿。


图8:卢倩为孩子们阅读绘本《隧道》


图9:实践团成员收到孩子们写满祝福的明信片


随后,人文学院实践团奔赴正蓝旗第二中学,由彭兴涛为正蓝旗教育局、团委以及各中小学领导、教师带去了一场名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座谈会。彭兴涛以侗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为切入点,与蒙古族作对比,得出前者文化传承欠佳的原因,并指出教育是其最大的问题所在,希望蒙古族引以为鉴,为文化保护与传承而努力;此外,他还提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改何去何从等问题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彭兴涛的讲座带给在场各教育单位的师生许多启发,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表达着自己对于文化发展的一些想法。


图10:彭兴涛主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7月10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们再一次来到了哈毕日嘎小学为孩子们送去了两堂实用而精彩纷呈的课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各类知识、形成技能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前提,所以,马源首先为孩子们带去了一节名为《学习习惯的养成》的课。课上,他用生动的小故事《学弈》引出话题,并组织大家讨论发言、纠正每位同学的坐、立、读、写、听、答、议等姿势,为小学生们日常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受益匪浅。当然,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因而马源鼓励孩子们坚持不懈、强化训练,方可掌握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随后,王慧慈以《默片大师——卓别林》为主题,为孩子们介绍了默片、卓别林及其著名默片《寻子遇仙记》等。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十分频繁,孩子们模仿起了卓别林的走路姿势,并积极回答问题;在观看影片片段时,不时迸发出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大门被打开,轻轻松松就了解了一部分默片的知识。课程尾声处,王慧慈送给孩子们两句卓别林的话——“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一个完美的结局”、“要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图12:马源教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养成


图13:王慧慈介绍《默片大师——卓别林》


图14:哈毕日嘎小学学生回答问题


当天支教结束后,孩子们和交大志愿者也熟络了不少,主动拿着小本子记下了给他们上课的大哥哥大姐姐的联系方式。


图15:孩子们围着志愿者互留联系方式


与此同时,胡素莲和卢倩跟随着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志愿老师和学生一同亲临为学生家长义诊的现场,帮忙打点。


7月11日下午是支教的最后一天,王金丹给大家讲述了《小王子》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乐道,课堂的互动性非常大。随后,彭兴涛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教会了孩子们如何让语言变得生动。例如,在抓事物和人物特征时,要用描绘性语言表现出来;多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文章语言要自然流畅等。孩子们认真记录笔记,从他们满足的一双双眼睛中,可以看出他们满满的收获。


图16:彭兴涛给孩子们带来有趣的作文课


与此同时,胡素莲和王慧慈在另外一间教室负责为学生家长分发昨日义诊开出的药物,并细致耐心地为其讲解。


当天最大的亮点要数孩子们在卢倩的指导下编排的话剧《隧道》了。整场演出不论是哥哥、妹妹、妈妈还是旁白、大熊、大灰狼等等,每一个角色孩子们都用心去演绎,大胆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从孩子们欢乐的表情和陶醉的表演状态中,不难看出大家都沉浸在这场话剧所带来的喜悦之中,他们的精彩演出得到了在场师生、家长以及志愿者们的一致赞赏。



图17、18:孩子们演出话剧《隧道》



图19、20:哈毕日嘎小学学生与志愿者们合影


在随后的几天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入牧区,发挥专业优势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社会民生、风土人情、文化习惯等,为考察报告做更为全面的准备。



图21、22:实践团成员们与民众交流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砥砺品格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发挥智力人才优势,传播现代科学文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于深入落实国家政策方针,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推动全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子携手内蒙古医科大学学子走进呼和浩特、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充分发挥人文专业的知识,通过田野考察、实地调查采访等研究方法积极探索“草原生态文明”、“草原生态保护”和“蒙裔游牧民族文化的开放和探究”三个方面,深入内蒙古大草原进行考察,并且结合蒙医药文化,探究宣传蒙医药,与呼和浩特的当地媒体合作报道。成果将以游记、论文和决策咨询考察等成果提交。


据悉,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如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共青团内蒙古医科大学委员会、共青团锡林郭勒盟委员会、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共青团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委员会、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卫生局、旅游局、教育局等,并获得多家媒体单位的支持,如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卫视频道、内蒙古电台、锡林郭勒盟电视台、电台等。



撰稿:王慧慈

摄影:卢倩、胡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