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傅葆石教授专题讲座顺利举行

2024-11-13

10月31日下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历史系傅葆石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楼202会议室作题为“电影冷战与香港国语片的黄金时代”的学术讲座。来自哈佛大学东亚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影视传媒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等单位的二十余位师生参加讲座并交流讨论。讲座由中文系王宇平副教授主持。





傅葆石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执教于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他的研究兴趣广泛,关注的领域包括现代中国史、中国香港史、华语电影史、美国种族史以及比较文化,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代表性著作有《灰色上海——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双城故事:早期中国电影的文化政治》等;近十多年来,他聚焦于冷战历史与电影文化的研究,其最新力作《Hong Kong Media and Asia’s Cold War》去年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傅教授此次讲座围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香港的国语片发展及其背后纷繁复杂的力量展开,多角度多面向地重构香港的电影冷战。他指出,1953年起电影冷战在香港真正形成,走向娱乐化是这一时期香港电影的重要特点,不同阵营不同立场的电影公司皆倾向和倾力于娱乐片的拍摄。傅教授结合生动而贴切的实例,展示了不同电影公司的不同影片样貌与风格特征,分析了彼时香港电影界政治色彩和商业娱乐兼具的暧昧性,互相竞争与抗衡,彼此影响与推动,造就了香港国语电影的“黄金时代”,对日后香港电影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影响深远。


邵氏电影是傅葆石教授讲述中这一时期中国香港电影的典型代表,是他眼中既“现代”又不“现代”的电影公司,其“全球化”的努力可谓一半成功一半失败。他追溯与梳理了邵氏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来龙去脉,与1954年的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渊源,并与大家分享了这部极富“中国味”影片的经典片段,跟随字幕、听着方言、跨越历史和地域,去感受和理解邵氏影片何以在全球华人中间产生巨大影响。傅葆石教授扎实的史料功底、广泛的涉猎以及精辟而极富启发的见解,让与会师生受益匪浅。大家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就讲座主题相关的诸多学术面向,与傅教授做了积极而热烈的交流互动。



撰稿:王宇平
摄影:魏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