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华诗词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诗词教育与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系列讲座顺利举行。首场讲座由澳门诗社创社社长,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施议对教授主讲,题目为“中国诗歌言志永歌传统述略——兼谈新时代诗人的职责及使命感”。本次讲座由中华诗词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诗词教育与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承办。讲座由人文学院张玉梅教授主持。
施议对老师在讲座中探讨了中国诗歌的言志、永歌传统,并提出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十二个字作为新时代诗人的方向使命以及诗词教育与研究基地的指导思想。此外,施议对老师还从诗歌之美的八个方面,对中国诗歌言志、永歌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各种记述作出讨论,并指出诗歌创作与占卜同步进行的传统,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保留了宝贵的资料。
在探讨诗教与诗学时,施老师提出,既要重视诗歌的社会教化功能,又要注重诗歌的艺术创造和审美价值,这样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培养诗才、传承诗艺、培育诗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词学领域,施老师首先对温庭筠、柳永、苏轼等词人的贡献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对王国维到叶嘉莹等学者为中国词学由变到正转化过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给予了肯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王玉明王玉明教授莅临现场,向施老师赠字。王院士赞扬了施老师在通过解读诗词传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让听众们充分感受到了他的艺术匠心。王院士对交大诗词教育与研究基地的创立表示支持和祝贺,并引用叶嘉莹先生的“诗人者,不失为赤子之心者也”来表达作为诗人的本质与志向,以及对交大诗词基地的发展期许。
讲座尾声,施老师与在场听众互动,并谈及旧体诗的未来发展问题,在让大家充分了解到新时代诗人的职责及使命感的同时,提出新时代诗人需要运用现代思维和表达方式,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的诗歌作品。施老师认为,虽然古典诗词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后人无法超越。新时代诗人应该在继承古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和自己的独特体验,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的诗歌作品。这样不仅可以推动诗歌的发展,也可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人文学院朱丽霞教授、朱兴和副教授作点评,并就古诗创作的当代价值等问题,与施老师求教探讨。
此次讲座充分让大家感受到了前辈学者对于诗词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信仰。相信在施老师等优秀学者的引领和帮助下,诗歌事业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稿:张思琪
统稿:周庆贵
稿件来源:大学生诗词教育与研究基地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沪交ICP备20101064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人文学院
截止今日 01:21 网站浏览量统计:153866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