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员大会,全面展示学院党委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展现全面展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师生党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过程中日益凸显的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谱新篇,学院专栏“支部巡礼”、“党员风采”即日焕新揭幕,将陆续推出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一支部一特色”,立体化呈现师生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事迹,激励学院广大党员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中文系党支部于2014年成立,至今已有7年建设历史,现有党员23人。支部及支部成员获教育部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式教育模式”(2018)、“唤醒审美想象,涵养文化自信——新文科理念下的中文学科‘专通融合’探索与实践”(2022)。3人获上海交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所在系科4人获新华思政优秀名师称号、10人次获上海交大教书育人奖。2017年,组织了“参观巴金故居,学习巴金精神”主题党日活动,荣获学校优秀主题党日案例一等奖。丁晓萍同志作为第一编著者,编写《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2018年,时任支部书记刘佳林同志带领支部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申报并获批成立首批上海交通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9年,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1年刘元春同志完成“双带头人”专题培训学习。2022年,支部申报的“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中文支部课程思政建设再提升”入选上海交通大学优秀主题党日活动案例创建活动。
理论学习 常抓不懈
中文系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将政治学习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树牢“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支部紧密联系系科改革发展实际,在坚持常规“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将支部建设融于学科发展之中。以线上线下组织生活会和小组学习、支部共建等多种形式,对“四史”知识、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等经典著作的阅读座谈。
在“赛经典名句,促‘四史’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习近平用典大赛”中,中文支部承担了复赛和决赛部分题库的制作和审核,以及嘉宾点评环节。在2023年“学思践悟二十大精神 踔厉奋发伟大新征程——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学习习近平用典大赛决赛”中担任点评嘉宾。同时中文支部也积极参与人文学院党委举办的党史知识竞赛并获优异成绩。
加强组织建设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在七年的支部建设中,支委班子和党小组不断配齐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支委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支委会为龙头,大力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对每一次支部活动都做到准备充分、分工明确、主题突出、记录完整。组织了“两学一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四史学习”“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学习、支部共建交流、读书会、实践教育、落实巡视整改、民主评议等活动,发表了相关新闻报道十数篇。
通过加强支委会和党小组建设,规范了组织生活会等各项任务,讨论和确定了支部年度规划,完成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积极发展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党组织,已经与所有新入职的非党员教师,全部进行了深入交谈。
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基准,切实改变机制建设弱化、虚化或边缘化等问题,编制《中文系党支部工作操作手册》,规定各项工作内容,确保党建工作有制度指导、有计划约束、有台账可查,包括“三会一课”组织流程、党员档案管理、党员推优等。
服务国家发展 创新支部共建
中文系党支部坚持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承担了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华创世神话研究院,以及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的建设,并发表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张中良同志承担的重点项目、出版基金项目,首次提出“正面战场文学”概念,获教育部成果奖的《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将根据地和大后方之外的正面战场重新发掘出来。韩振江同志承担的重大项目产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人民美学思想》等成果,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支部紧密结合学科建设,谋划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本校图书馆学科研究与支持党支部、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第一党支部等共建交流平台,将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灌注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为建设一流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开拓进取。2021年3月,中文系党支部联合图书馆学科服务党支部、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工第四党支部,在图书馆信息楼9楼多功能厅举行“纪念革命先烈 迎接建党百年”支部共建座谈会。
此外,通过参加和举办一系列文化艺术、体育、实践类共建活动,在创新支部共建成效的同时,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大提升。
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
五育并举、育人神圣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基础人文学科中的文科教师党支部,支部建设中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想和情怀融入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
本支部是上海交通大学首批探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党支部之一。2017年,人文教授讲堂《论语》《孟子》选讲等4门课程作为首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立项建设。至2020年,共计18门课程组成“中国文学与文化思政领航课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精品改革领航学院的主体。中文支部作为主体建设的“课程思政,通识育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也获得学校“三全育人”优秀案例。在老党员的指导下,一批年轻的党员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
所在系科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中国文学与文化”团队获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改革团队(含18门课程)。本科专业必修课“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获得了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特等奖。2022年通识课程“汉字文化”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中国文学史”课程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立项。5门课程获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思政建设立项。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获批立项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2门(1门作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候选课程)、重点课程5门,获批立项上海交大一流本科课程6门、通识核心优质课程3门、B类3门。
模范带头 志愿服务
中文支部党员同志及入党积极分子,在理论学习之余,积极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春季学期疫情期间,符杰祥、沈忱、柴克东、刘思亮、王平、吕浩、韩蕾、张全之、刘佳林、唐启翠、姚大勇……一大批党员教师投身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同时,2022年秋季学期疫情反复,支部党员教师也积极捐款捐物。面对疫情中期末监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监考的巨大压力和风险,支部同志积极参加监考、招考等志愿服务工作。因办公楼装修,办公室迁出和回迁过程中,党员教师挺身而出,帮助中文系安全、顺利完成该项工作。
以老带新传帮带
中文系有两位资深教授、两位讲席教授、一位特聘教授及多位长聘教授,他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产生了国际性的重要影响力。中文系党支部结合二十大精神,针对如何提升青年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依托本支部“传帮带”优势举行一系列党课、专题辅导课、“磨课”活动。
中文支部搭建起青年教师思政养成的集体“磨课”机制,邀请具有突出成绩的教学型教师参与青年教师磨课活动。仅2022年度,支部先后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中国文学史”、必修课“汉字与中国文化”、通识核心课“汉字文化”,以及“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进行磨课或指导活动。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建设,以及青年教师育人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近年来,所在系科1人受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人获上海市育才奖,3人获上海市青教赛奖项,连续4年包揽上海交大青教赛一等奖,3人获上海交大教学创新大赛奖,4人获上海交大卓越教学奖(含卓越教师奖),多名党员教师获优秀班主任及青年岗位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