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第二十届“文治杯”大学生写作大赛颁奖仪式

2022-07-10


2022年7月8日上午,第二十届“文治杯”大学生写作大赛颁奖典礼于云端举行。出席本次颁奖典礼的嘉宾有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汪云霞副院长,专家评委、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刘佳林教授,专家评委、江西师范大学梁庆标老师、《传记文学》的主编斯日古楞以及《现代传记研究》编委李凯平。本次颁奖典礼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丁晓萍副教授主持。





王宁代表大赛评委会对各位获奖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他指出,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们都应该思考,文学艺术如何回答时代之问。本次大赛以传记作为文类要求,正是希望参赛者关注历史与人生,透过记录和书写鲜活的个体生命,以纪实传真探索时代,发扬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精神。各位青年写作者所书写的中国人和中国精神,正是在用自己的笔回答我们的时代之问。王宁教授谈到,伟大的文学艺术家需要具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注人类的未来。他勉励在座的青年创作者洞察历史、关切时代,志存高远,担当起对社会及人类文明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期待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家从青年们中诞生。




丁晓萍简要介绍了本次大赛的总体情况与评审过程,并宣读了获奖作品名单。大赛从2021年9月10日启动到2021年12月31日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征文作品300篇左右。经初审,复审和终审,以盲评的形式选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以及优秀奖12名。




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周方强同学代表获奖写作者发言。他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对“时代与个人”这一写作主题的理解,并分享了自己的体悟与思索。他以自己的父亲作为传主,希望从身边人、身边事着手,能够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细节与真实情感,建立起一个富有主观色彩的人物形象。其次,在创作时,他有意识地以个人的境遇展现时代的变革。以父亲的传记展现家族的发展史以及中国华侨的奋斗史。对其个人也是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他认为,自然的表达与全面的刻画才能流露出最深层的情感、塑造出最丰满的形象。因此,他一方面避免了口号式的语言,另一方面,在作传时不吝于描写一些令自身感到痛苦或是羞惭的事情,希望能更好地展露生命的色彩。最后,他表达了对赛事主办方与评委的谢意与敬意,并表示今后将笔耕不辍,坚持创作。



随后,刘佳林对本次大赛作了精彩而详细的点评。刘教授从本次大赛的文类要求、大赛评审机制与过程以及获奖作品的特点三个方面作了阐释与点评。刘教授指出,传记写作是作者通过对传主的选择、对话与书写体现自己的道德立场与道德追求的活动,因此这既是生命的写作,也是生命的实践,是德性的培养与锻炼。因此,本次大赛以传记写作为体裁,“时代与个人”作为主题展开。大赛的作品评审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20位评审专家,采用初审、复审、以及两轮终审的三级评审机制,实现了全流程的匿名评审,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随后,刘教授对获奖作品作了整体性评价与具体点评。刘教授指出,本次大赛获奖作品都较好地遵守了传记写作对于真实性的文类要求,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也是感动、激励等文类效果的动力之源。许多作品虽以平凡的普通人为传主,但着力刻画出了具有示范与引领作用的精神品质与道德风尚,显露出作者对人与事的积极的价值判断。征文作品总体上也体现出了传记作者的材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结构与叙事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颁奖典礼尾声,齐红对本次大赛作了总结发言。她代表学校与学院表达了对赛事组织方与评委的感谢,重申了本项赛事的目的与意义,勉励更多热爱文学的青年参与文艺创作,为我们的时代留下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创造。



“文治杯”大学生写作大赛是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了缅怀交大校史上曾大力提倡国文教育、并在此方面卓有建树的唐文治校长,继承发扬老交大的优良办学传统而创办,是唐文治校长创办的“国文大会”(即作文比赛)传统的延续,迄今已二十届,本次赛事更是首次升级为全国性赛事,致力于传承唐文治校长国学教育理念,激发当代大学生文学创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

撰稿:陈铖

摄影:王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