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我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余治平应邀举办《问题意识、创新能力与学术表达——以董仲舒研究之工夫养成为例》学术讲座,受到一致好评,反响良好。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董仲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组、河北高校重点基地“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衡水学院董子学院、《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德州董子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衡水学院、山东大学、上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北大学师生、德州董子文化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共三十余人聆听了讲座。
余治平教授以董仲舒研究之工夫养成为例,从读书目的、问题意识、学术创新、逻辑论证、学术表达、写作规范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强调,读书不是为了发文章,而应该是精神超越、灵魂安顿、提升自我和改造人性。“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人文学者的学术成果必须靠长期的积淀涵泳,做学问急不得;做课题、写论文一定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反对无病呻吟和重复常识。问题的有无、大小、分量、质感决定文章的生命力、前沿性和学术价值。董仲舒研究可从从哲学、史学、文学、经学、文献学等多维向度寻找问题,从小处切入,纵横展开,精致细化。读书加思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不二法门;无创新,不写作。学术创新是文章的灵魂,需从概念创新、观念创新、视角创新、方法创新和文献创新五方面努力培养创新能力。真正的学术研究都应该推进问题的解决,保持研究的先进性,始终崩紧学术创新这根弦;学会逻辑论证。学术文章论证结构要有层次感、梯度感,环环相扣,在广泛搜集使用材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体现训诂和诠释工夫,更要注重哲学阐发。开题报告和课题申请要做到提纲先行、基本概念先行、层层推演、有力论证;学术表达凝练通透,重视标题、内容摘要、关键字、作者简介、引言、结语、引文、注释、标点符号等细节问题。文章都是反复锤炼和打磨出来的,做学问没有侥幸,唯一的诀窍就是多读书,功到自然成。
余治平教授的讲座援引大量董学研究著作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和广度,又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对于年轻人走上学术道路和学术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撰稿:张惟尚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沪交ICP备20101064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人文学院
截止今日 14:43 网站浏览量统计:153866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