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李中清教授为人文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2022-04-27



4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馆长、人文学院访问教授李中清(James Lee),通过腾讯会议为交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The Best and the Rest: Comparing Elite Scientific Chinese Academic Researchers with Elite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1920-2020”的学术报告。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蒋勤主持,共计80余名校内外师生、学者参加。



蒋勤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李中清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李中清教授长期致力于比较人口学、人口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代表作有《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 1700-2000》、《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以及《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49-2002》等。


讲座伊始,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讲座所涉及到的三个数据库,即中国院士专家数据库,China Academician and Expert Database,简称CAED,包括5076名院士与专家;中华民国大学生数据库,China University Student Database–Republic of China,简称CUSD-ROC,包括民国34所大学(北洋、北京、上海交通、中山、清华、浙江大学与辅仁、金陵、岭南、南京、东吴、圣约翰大学及大同、厦门大学)的136000名学生;中国留学生数据库,China University Student Database–Overseas,简称CUSD-OS,包括中国1980之前52000名留学生的7万条记录。


李教授认为现今中国学术界可分为5个级别:(1)世界知名的学者和学术领袖,如诺贝尔奖得主;(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专家学者;(3)全国性的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4)大学教师、研究人员和工程师;(5)精英大学生。




随后,李教授从地理来源、家庭出身、学术抱负、教育途径这几个方面,介绍1920-2020年间位于中国学术界最顶端的院士专家(即级别2)与最底部的精英大学生(即级别5)之间的异同。


李教授的团队通过分析上述两个人物数据库,发现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呈现出向长江三角洲(40.3%)、珠江三角洲(17%)和京津地区(10.2%)三处集中的趋势。而院士专家的地理来源却相对广泛和稳定,1952年之前读大学的2863名院士专家来自全国730个县,其中还有很多是内陆的县城,仅有18.5%来自上海、北京、广东三地。


李教授团队发现,大学生和院士专家两个群体在家庭出身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民国大学生和中国院士专家虽都多出自商人、专业职业技术人员及公务员家庭,但两者的具体构成却有很大的差别:民国大学生以商人子弟为主,而院士专家则以公务员子弟和专业技术人员家庭为主,尤其是学术人员家庭。李教授进一步指出,若将院士专家的大学入校时间分为1952年之前、1952-1977年,1977年之后三个时间段,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来自工人家庭的院士专家极少,始终在7%以下,而来自农民家庭的院士专家则越来越多,由19%上升到30%,再上升到43%。


李教授将职业抱负与地理来源、家庭出身综合分析后指出,对于民国大学生而言,家庭出身和中小学教育对于谁能获得精英教育非常重要,但又没有重要到决定谁能成长为院士专家;对于院士专家而言,个人能力、学习动机远比中小学教育、家庭资源、文化资本更为重要。虽然许多院士和专家来自学术人员家庭,而不是其他职业技术人员家庭或公务员家庭,但他们往往来自农村或县城,而不是大城市。与学术人员家庭相比,商人和公务员家庭出身的院士专家较少,但他们来自农村、小城镇的可能性与来自大城市的可能性相当。


在教育途径上,李教授认为也存在很大的不同。院士专家学者的中学来源较为广泛、多样,就读人数最多的前30个高中仅培养了25.9%的院士专家;院士专家的大学来源则较为聚集,就读人数最多的前30个大学占63.9%的院士专家。李教授还认为,出国留学、访问、实习的经历对院士专家非常重要,1333名在海外获得学位的院士专家中73.3%获得过政府或公立大学的支助。


李教授总结道,位于中国学术界最顶端的院士专家与最底部的精英大学生在地理来源和社会来源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模式。民国时期教育精英来源的不平等和建国后的平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国家政策的产物。院士专家群体以职业技术人员、学术人员、农民家庭出身为主这一事实表明,个人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及个人成就在学术界中的重要性比其他职业更为关键。然而,如果没有政府及其相关项目的支助,出身贫寒的精英大学生,不管学术抱负如何,都很难克服地理来源、家庭背景、中小学教育所带来的劣势,更遑论成长为院士专家。




讲座最后,李教授同直播间听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针对邱澎生、李玉尚、蒋勤、张佩国、任玉雪等老师提出的有关中国的教育政策、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及社会流动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至此,此次“交大史学讲座第22讲”在与会师生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圆满结束。

撰稿:吴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