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不同生命写作中的王尔德:“传记与非虚构写作”工作坊第六期活动顺利举办

2021-10-18


2021年10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传记与非虚构写作”工作坊第六期活动在蔚芝书店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章佳瑶主讲,主题为“不同生命写作中的王尔德”,主持及评议人为南京师范大学陈瑞红副教授。 

章佳瑶从“生命写作”的定义谈起,结合丰富的生命写作文本,着重分析了文字、电影和戏剧三类传记体裁如何表达王尔德同性恋、爱尔兰性及唯美主义等多面的个性特征,进而探索不同生命写作形式呈现同一传主的差异性。



章佳瑶讨论了不同时期的文字传记文本对王尔德的同性恋身份、民族身份和唯美主义艺术态度的呈现。早期生命写作者投射了强烈的个人情感,总体上以“垮台”定义王尔德的同性恋身份,这限制了对传主丰富个性的阐释。而现代专业传记作家则对其同性恋身份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探究,以同传主对话的姿态讨论其性别意识。 



戴维斯·科克利的《奥斯卡·王尔德:身为爱尔兰人的重要性》和米歇尔·门德尔松的《塑造奥斯卡·王尔德》重点关注王尔德的民族身份,通过对作家早年生活和美国巡游经历的细致描述,揭示其爱尔兰民族身份认同。 

理查德·艾尔曼的《奥斯卡·王尔德》对作家的唯美主义进行了精彩的传记书写。艾尔曼从王尔德的穿着、姿态、饰品等日常生活细节中解读其审美偏好,讨论作家个性与艺术创作的隐秘关联,探讨王尔德对艺术的坚守。


章佳瑶整理了历年来以王尔德为传主的电影作品,重点讨论了《奥斯卡·王尔德》(1960),《绿色康乃馨》(1960),《心太羁》(1997),《快乐王子》(2018)等各时期的代表作。章佳瑶认为电影对传主动态而非静止、一段时间的而非瞬间的生命形态之呈现,展示了王尔德丰富的个体生命经验和复杂的社会文化身份。



戏剧对王尔德形象的塑造以对话和行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章佳瑶邀请听众进行模拟表演,让听众对特里·伊格尔顿的《圣奥斯卡》、大卫·黑尔的《犹大之吻》等戏剧代表作的部分场景有了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戏剧表演对王尔德的民族身份、审美态度等进行了别样呈现,揭示了王尔德自身的表演型人格。

最后,章佳瑶总结了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生命书写对王尔德形象的呈现,以及各类生命写作中蕴藏的王尔德神话。同时,她也表示,随着对王尔德了解的增多,王尔德形象在她心目中却愈加模糊了。



个性复杂的传主、多姿多彩的文本、新颖的研究视角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不同学科背景的听众围绕王尔德和生命写作展开对话,在思辩交锋中共析传记奥义。听众就生命写作的文学性是否影响真实性的实现、个体生命书写机制与民族、国家、社会历史背景的关联等问题提出疑问。章佳瑶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王尔德形象的表现形式,但是始终都以真实性为原则,这也是传记的内核。虚构性内容和手段的介入与传记真实性原则并不矛盾,这些不同途径的阐释反而能不断体现王尔德这个生命个体的丰富内涵。个体生命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社会观念的变化影响了传记家对传主身份的判断和呈现。



陈瑞红老师从事王尔德研究多年,她对章佳瑶的演讲进行了细致点评。王尔德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同时又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陈老师肯定了章佳瑶选题的重要价值:尽管关于王尔德的研究已有非常丰富的成果,但生命写作的视角具有创新性。同时,跨媒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展现了作者的学术勇气。章佳瑶将文化名人神话化理论运用到王尔德的传记研究十分契合,是其学术研究的亮点,此外,同性恋、民族性、唯美主义这三个聚焦点极具代表性,抓住了王尔德不可复制的个体生命特征。最后,她建议章佳瑶可结合王尔德自身的创作经验进一步推进研究。

撰稿:黄道斌
摄影: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