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谁来教育老师”——“传记与非虚构写作”工作坊第五期活动顺利举办

2021-09-18


2021年9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传记与非虚构写作”工作坊第五期活动在蔚芝书店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江西师范大学梁庆标老师主讲,主题为 “谁来教育老师”——现代师门回忆录中的“师道”传统,主持及评议人为上海交通大学刘少雪老师。



梁庆标老师从中西方关于师道、师生关系的回忆录谈起,旁征博引,用丰富的例证深入浅出地说明中西“师道”伦理之差异,并结合现实阐释“师门回忆录”的当代价值。



中国现代师门回忆录内容以尊师为主,重在展现老师关爱、提携后进,学问上的“苛责”“不苟且”。梁老师以丰子恺的《为青年说弘一法师》、钱穆的《师友杂忆》、何兆武的《上学记》、俞宁《吾爱吾师》等文本为例,分析回忆录中的教师形象,解读学生以尊、敬为主的情感,从而阐释中国“爱吾师”的尊师传统。


西方的师门回忆录则秉持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传统。梁老师以柏拉图的“戏剧性对话”、马尔康姆的《回忆维特根斯坦》、伯纳德特的《古典诗学之路:相遇与反思》等文本为例,指出西方师门回忆录作者对老师的态度不是一味尊奉,并不刻意回避老师相貌、性格的缺陷,而是追求“真实”,以此展现学生和门徒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表现西方“求真”的师门忆旧传统。
 


由柏拉图讽刺“智术师”的问题为引,梁老师总结了“师门回忆录”的价值:一是可以拉开历史时空距离,具有“远程”教育、“反向教育”求真功能,而非有意制造“个人崇拜”;二是促进老师们的自我教育与身份认同,抵制有意无意的“智术师化”倾向;三是鼓励有益师生、同行的相互教育与良性竞争。


互动与交流




梁老师的讲座引起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听众就反向教育是否会存在偏差、传记类别等内容提出疑问。梁老师认为,基于传记体裁的独特性,我们可以通过交叉验证(互证)的方式验证传记真实性。学生对老师的回忆会受到时代限制,因而经历时空洗礼后的回忆录或许会更具真实性。此外,融媒体时代下,生命书写(life writing)的媒介、形式不断扩展,这对于传记文学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刘少雪老师评议了梁庆标老师的精彩演讲,她认为梁老师的演讲从文学、传记、教育学的视角拓宽了关于师门回忆录的研究路径。同时,刘老师阐述了传记形式体现的“师道”与教育学的“师道”的差异,认为传记中的“师道”更生动多面;而教育学中的“师道”则是一种理想范式,两者之差异更显学科交叉的意义重大。

撰稿:黄道斌
摄影: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