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传统的新闻媒体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公共空间的扩大使得公共外交这个话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公共外交已成为我国整体外交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和新媒介手段的层出不穷,公共外交在各国外交战略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做好公共外交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2021年4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了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首倡者赵启正教授、“全球人文”概念的首创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人文外交”理念的践行者作家贝拉女士做客学术活动演讲厅,三位学者以对话的方式向交大师生解读公共外交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引起了听众的热烈反响。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出席了这次学术活动,并代表学校致辞。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主持,来自大连、南京、杭州等地高校的专家学者连同交大师生共120多人参加了对话会。
开幕式结束后,三位嘉宾做大会主旨发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彭青龙主持主旨发言环节并点评,随后尚必武教授接过话筒,主持对话的交流环节。
赵启正教授的主旨发言为“公共外交需要比较文学的支撑”。发言中赵教授谈到,今日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然而,世界上对中国的发展怀有疑虑的国家和人群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经常由于舆论的误导而表现出相当强烈的敌意。中国的发展仍然需要冷静地面对疑虑和化解敌意,妥善地应对由于无知和偏见造成的歪曲和攻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公共外交”的方式来引导国际舆论界正确认识中国。公共外交需要跨越文化障碍,即需要跨越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等障碍,这与比较文学的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等特征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比较文学是公共外交领域打破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助于探索用国际上能理解的方式说明中国,说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回答外国人的不解之处。
王宁教授的主旨发言为“ ‘全球人文’与中国学者的贡献”。他在发言中指出,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便想到要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出中国的声音,甚至提出要建构中国的学术理论话语,这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人文学科的“虚”并非总是如此,它有可能转变为“实”进而直接服务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之目的。人文学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人文交流来实现一种“人文外交”。在当前日益恶化的中美关系中,人文外交依然在默默地进行。通过中美学者的共同努力,一些原来并不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美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一些学术或公共媒体上发声,建议美国的人文教育增加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课程。我们过去常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如果传播媒介无效或传播途径不畅,那么越是民族的就越是难以走向世界。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文学者已经认识到,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人文学者不仅要在国际中国研究领域内掌握话语权,同时也要在一些具有普适意义的基本理论话题的研究方面争得最起码的话语权,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文学者的抱负和使命。
旅加作家贝拉以自己的创作经历畅谈如何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公共外交,并认为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学者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走上国际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她更愿意站在世界主义的高度,以“故事外交”文化使者的身份,向世界传递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中国人道主义精神是她文学创作的意义,譬如《幸存者之歌》这本书,向世界叙述了抗战期间上海人民接纳深受纳粹迫害无家可归的犹太人的故事,把上海海纳百川、包容与博爱通过文学的方式展现出来,向世界传递了二战时期上海人民的一种大爱。文学与外交的契合点或制高点似乎更多的在于人道主义精神——成人之美、美美与共,文学创作富有极大的使命,那就是不仅仅是文学本身,而是架起一座跨越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三位演讲者在发言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比较文学的重要作用:除了精深的学术研究外,比较文学还可以通过文学翻译和交流等方式促进不同民族、国别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公共外交的作用。三位演讲者分别从自己的独特角度进行了对话,他们的精彩发言和对话不时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在现场提问与互动环节,三位演讲者一一回应了听众的问题。
伟大的国家必有丰富的故事。用心跨越文化障碍,讲好今天中国的鲜活故事,用恰当的言行讲述自己和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自然、生动、丰满、鲜活、易懂,不需要豪言壮语和华丽辞藻,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便自在其中。每一位学者、同学乃至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国家形象的推广者,积极的贡献者。
这三位学者和作家不仅是“公共外交”或“人文外交”理念的提出者,更是这方面成功的践行者:赵启正以其改革开放实践的先锋和成就卓著者赢得了国内外友人和学界的交口赞誉,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争取了宽松的环境;王宁则著述甚丰,他同时用中英文著述,尤其擅长在国际学界讲述中国的故事,从而成为中国人文学术国际化的成功践行者;贝拉则以浪漫主义的笔触在当今这个碎片的时代构建了爱的故事。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提请人们认识到,越是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就越是强烈,就这一点而言,文学的寓教于乐作用就愈加凸显。上海交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学科齐全、国际学术声誉日增长和影响力广泛等特色,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提升,不拘一格在海内外引进了一批蜚声学界成就卓越的学者,并为自己确立了下一个十年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此次的对话交流就是学校在人文学术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