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课程思政 通识育人——人文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经典案例分享会

2020-11-27

为贯彻教育部《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上海交通大学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重点改革领航学院”项目建设,交流探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2020年11月25日下午,人文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经典案例分享会。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党委副书记陈丽璘,副院长丁晓萍、李玉尚,校教务处教研办邱雅,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特聘教授张中良以及二十多位人文学院课程思政领航课程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丁晓萍副院长主持。



丁晓萍首先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进行了解读,指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类课程思政的重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和审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不同课程要结合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来自中文、历史、哲学、艺术四个团队的6位老师随后分享了各自的典型案例。



汪云霞老师的《中国现代诗歌导读》课程,以学校四位一体的人才建设为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与大学生精神成长密切相关的诗歌专题内容,通过中西对比来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古典诗蕴含的现代元素,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刘训茜老师展示了通识核心课程《文明互鉴: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教学片段,通过介绍玄奘西行取经、《撒马尔罕的金桃》以及敦煌文化等,向大家传达了丝绸之路的人文历史意义,同时联系了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与中西文化交流现状,展现出了中国文化包容、精深的特点。


刘元春老师以三个案例展示了通识课程《汉字文化》的思政融入效果。他通过分析“中”“国”二字的构形及其背后的金文礼制,来说明汉字背后承载的重要文化内涵。他认为,思政教学的出发点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展开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传统人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黄远帆老师的通识核心课程《游戏哲学》是新立项课程,他特别强调了上海交通大学与传统的人文院校在哲学教学上的区别,提出了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他以学生熟悉的游戏为主要哲学文本,带领学生去探讨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将游戏哲学与课程思政进行了巧妙的结合。


沈兴老师以《世界民族音乐鉴赏》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将“多元文化观”与“文化自信”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核心,利用《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与源流》等章节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从中国的音乐文化出发看世界,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坐标中看中国。


安琪老师分享了其通识核心课程《图像遗产与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案例《“神兽”的东游记》,以“翼狮”为例,介绍了域外的图像是怎么进入中国并被改造吸纳,以及中国的图像是怎么走出去并影响世界的。



校教务处邱雅老师肯定了人文学院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工作,为大家介绍了上海市8月份发布的关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意见,并重点强调了各专业老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会上,丁晓萍表达了对人文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期望,她希望每位老师都能总结一些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学院以后会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为老师们的交流探讨搭建平台。



最后齐红作总结讲话。她指出,课程思政与大学人才培养的任务息息相关,老师们要牢记我们要“培养什么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问题,把正确的三观融入课堂,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撰稿:孙慧玉、刘淑玉
图片:孙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