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人文学院召开音乐类美育课程研讨会暨音乐史论课程论证会

2020-10-20


10月14日下午,音乐类美育课程研讨会暨音乐史论课程论证会在闵行校区人文楼412会议室召开。会议特邀音乐史论专家,上海音乐学院邹彦教授、冯长春教授、李小诺研究员出席会议,校教务处副处长林彦,人文学院副院长丁晓萍、李玉尚,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专业教师代表、教务处通识教育专职干部及部分学生参加会议。会议由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艺教中心负责人陈丽璘主持。







艺术教育中心课程负责人沈兴博士介绍了艺术教育中心现有课程体系,并结合教育部相关美育文件精神以及我校现状,提出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对音乐类美育课程体系构架提出了初步的规划。他建议结合课堂授课类课程及艺术实践类课程,完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并对艺教中心组织策划的《西方音乐文化史》和《中国音乐文化史》两个课程背景进行了介绍。










王茕博士随后代表《西方音乐文化史》课程组,提出了系统的教学设计方案,杜鹃博士现场演示了《喜歌剧诞生记》章节的教学。《中国音乐文化史》课程由艺术教育中心闫旭博士汇报课程设计方案,闫旭及胡慈舟两位老师作《中国传统乐谱的脉络》和《学堂乐歌》专题试讲。现场学生代表参与了交流互动,氛围热烈。




会上,各位专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李小诺认为,交大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具有优秀的专业师资团队,研究成果与课程应用的转化性高,可结合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和条件,发挥跨学科团队的优势。邹彦认为,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热爱音乐,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乐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艺术实践中。冯长春从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提出了建议,认为目前两门音乐类美育课程符合授课对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章的内容设置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李玉尚从文化课程的角度出发,建议进一步平衡音乐史和文化史的比例,结合前期研究,调整课程设计,适应课程规模和教学对象的需要。丁晓萍认为,音乐文化史课程的意义不仅仅是展示系统完整的音乐史论脉络,而是要以文化史为基础,展开音乐史知识。与此同时,课程设计也应注重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注重教学设计的互动与趣味。

林彦对筹备组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集体备课的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要结合前期设计和根据教学实践反馈不断调整,进一步明确音乐史与文化史的比例,发挥团队的力量,更深入优化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

撰稿/摄影: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