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媒体·专栏

【光明日报】向历史致敬就是为未来壮行——专家学者谈《战上海》

2019-04-26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撰写的《战上海》由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真实再现了7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群众解放上海的历史过程。日前,《战上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光明读书会》栏目摘编部分专家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刘 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阚宁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

刘金田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

刘 庆 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


为什么写《战上海》

刘统: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由我策划并参与撰写的“解放战争系列丛书”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当年的上海书展上举行了首发式。在那次书展上,上海人民出版社王为松社长给我提了一个建议: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能不能写本关于上海解放的书?我当时没多想,就答应了。

 我不是上海人,为什么敢写上海解放史?因为我此前已经有两本书涉及此事。《华东解放战争》写了上海战役,《跨海之战》写了上海防空保卫战。一头一尾都有了,中间插上些接管、改造上海的内容就够了。答应下来之后,我就按照老习惯,开始搜集关于上海解放的原始资料,为写作做准备。

阚宁辉:上海解放对于全国解放有着特别的意义和地位。1949年5月29号,上海解放第二天,经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新华社社论《祝上海解放》认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上海的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陈毅曾说:“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70年前,共产党人在“战上海”过程中的创造性探索,不仅在上海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指导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当时新中国的许多财经政策法规都是从上海总结的经验。今天的上海是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70年来,上海之于全国的地位和意义可以说从未改变。因此,本书选择以上海解放作为切入点,致敬1949,开启2019,注定是一个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好选题。


侧重没有硝烟的战场
    阚宁辉:《战上海》不仅讲了16天“瓷器店里打老鼠”的上海战役,而且把更多的笔墨和重点放在上海解放第一年,共产党人为了恢复这座城市的生机和运载的风雨历程。这本书既有恢宏的战争场面,又有细腻的人物刻画,读者不仅能够看到军事战,更能看到政治战、金融战,这种大解放史的写法把解放上海的深远意义和深刻内涵写了出来。
    刘金田:书名中的“战”字,很通俗,又很丰富,可以指有硝烟的战场,也可以指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个“战”字,概括了全书的内容,既写出了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军事智慧,又写出了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
    刘统:当我阅读了1949年到1950年的《解放日报》,查阅了当年的历史档案,才知道上海解放初期的情况是何等的严峻。蒋介石搬空了国家的银行储备,卷走了上海人的大部分财富和物资,在长江口布雷掐断了国内外贸易,企图把上海人民饿死困死。市面上盗匪出没,特务破坏,投机盛行,物价飞涨。大家都在看着进城的解放军,这些第一次走进大城市的“土包子”能管理好大上海吗?
    我们看到了一群意志坚定、斗志昂扬的共产党人,他们迅速地融入上海社会,接管、调查、决策、出击。用铁腕钢拳砸烂了金融投机地下网络,集中清理扫荡了散兵游勇和盗匪,斗智斗勇捕获了间谍特务,软硬兼施改造了游民妓女。与工人兄弟一起修复铁路轮船,将粮食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到上海。稳定了物价,保证了人民的生活。我们看到了一群智慧的共产党人,他们迅速地学会了管理银行、税收,运用经济手段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统有战。一方面扶植他们恢复生产,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调解劳资纠纷;另一方面对他们的投机行为开展斗争,以举国之力将个体游资打得狼狈而逃。
    在上海解放的第一年,在城市管理和经济运行方面,共产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办,更不能采用外国租界和国民党的管理方法,一切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刚进入上海时,面临的是怎么养活500万市民。他们迅速恢复铁路和航运,将解放区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运进上海,保证人有饭吃,工厂能够开工。为了控制物价波动,采取了解放区的供给制办法,搞折实单位工资。陈云到上海指导税收工作,发掘上海的财政潜力。针对市场的投机风潮,陈云以举国之力,调配物资,控制物价,进而实现全国财政统一。从这些斗争过程中,又发行公债,帮助新中国渡过财政困难。新中国的许多财经政策法规,都是从上海总结的经验。所以,这些创造性的探索不仅在上海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且指导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学术与普及兼顾
    刘统:这本书写作过程中,我最注重的是保留原始史料和记录。当年共产党的政策和指示都是开诚布公的,政府的公告、首长的讲话都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批评和处分的决定也都是公开的。没有官话套话,都是开门见山的大实话。所以我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叙述时,都尽量引用原文。有时我想用自己的语言陈述,但是感觉还不如用当年的原话更直接。所以读者可能认为本书引用的材料较多,但是我认为这样做可能更体现历史的原貌。
    但我没有按照学院派的写作模式,在书中给出很多注释,那样必然会给大众阅读带来障碍。我的目标是把考证、研究过程中的新发现、新观点融入到连贯的历史叙述之中。
    刘金田:这本书的史料非常丰富,同时又写得很通俗。很多写党史的书,过于注重史料,文字很枯燥,而刘统在史料选取、运用上有其独到之处,让读者可以很流畅地阅读,能一口气读下来。
    刘庆:《战上海》的这种叙述方式,可以使历史著作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在这种叙述方式的背后,是有史料作为支撑的,而不是那种形式上很规范,但实际上没有新史料、新观点的“伪学术著作”。
    不仅党史,古代史、近代史的写作都可以尝试《战上海》的这种叙述方式。事实上,一些作者早就在互联网上进行这样的历史写作了,但有的作者的史学功底不能让人放心。由专业的历史学者进行通俗的历史写作,是今后史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走向。



继承前辈的精神财富
    阚宁辉:在编辑《战上海》的过程中,责任编辑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一本70年前印制的《城市常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入大城市前的入门手册。其细节之丰富,让今天的我们读来感慨万千。
    《战上海》的精髓是“战”,通过刘统教授的史料梳理,细节呈现,我们看到,70年前没有现成的城市管理和经济运行经验的共产党人,敢于探索和创新,毫无畏惧地和各方面势力做斗争。回眸历史,继往开来,向历史致敬就是为未来壮行。
    刘统:在重温历史和写作过程中,我由衷地佩服这些共产党人。你说他们是“土包子”,为什么精明的投机商都败在他们手下?为什么国民党的特务都难以藏身?为什么海上的封锁和空中轰炸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不被任何困难吓倒。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赢得了上海人民的拥护。几百万人团结一致,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
    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与70年前相比,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抚今追昔,我们还记得前辈们经历的峥嵘岁月吗?我们还在继承他们的奋斗精神吗?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如实展现70年前的那些风风雨雨,从前辈们跌宕起伏的经历中寻求他们留下的遗产和精神财富。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