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暨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华创世神话首届新成果发布会暨专家论坛会顺利举行

2019-04-09


2019年4月6日至7日,我校神话学研究院暨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华创世神话”首届新成果发布暨专家论坛在闵行校区学术活动中心举办。校党委副书记、神话学研究院院长顾锋,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分别致辞。资深教授、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叶舒宪作主旨演讲。



首届新成果发布会会议现场


顾锋表示,这套“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系列专著成果是文学人类学中心和神话学研究院进行学科交叉、视界融合研究的集中呈现,为中国文科学术进行范式转型、走向“创新主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人类学中心创立。近10年来,该中心以其跨学科研究的视野与超常的厚重成果积累,派生出上海市首个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端智库,并孕育出全球第一家神话学研究院,被纳入新时代的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项目,以中国问题为本,以中国素材为着眼点,传承与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积极探索中华文明历史起源,在全国人文学界发挥学术创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建构出全新的中国版的文化理论体系与人文研究方法论。我们相信,神话学研究院将在今后继续发挥多学科研究优势,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在中国问题、本土特色、华夏体系研究中取得更大成绩。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神话学研究院院长顾锋致辞


任小文认为,随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随着传播中华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推进,弘扬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成为学界和各界共同任务。这批成果的推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开拓,对于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推进,对于中华创世神话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致辞


王卫东表示,从学术研究角度讲,能够在前人基础上取得突破本身就是困难的事情,但叶舒宪教授以玉石文化为突破口,通过分析史前的重要文物,以大传统新视野为探寻华夏文明独特性找到重要线索,提出“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说法。玉石神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统一性,具有文明的奠基意义,是民族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四重证据法研究》《希腊神话历史探赜》等一系列成果的出版也对根植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要问题做出全新阐释,为中华文明的探源找到了“玉石信仰”的突破口,为中国学者探索出一套归属文学人类学的、以“四重证据法”为核心方法论的中国本土文化理论体系。 



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致辞


开幕式上发布的《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一书,是以叶舒宪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批准号:10&ZD100)的最终成果,是中国本土新文化理论体系和新方法论的全面应用和攻坚案例。项目历经六年艰苦努力,以突出的理论创新和厚重扎实的成果规模(12部专著,103篇论文),获得国家免检结项的殊荣。这部著作与2015年出版的《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和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玄玉时代——五千年中国的新求证》,共同构成“玉成中国”三部曲。与本书同时发布的,还有《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四重证据法研究》《希腊神话历史探赜》,共四部专著。这一系列成果对根植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要问题做出全新阐释,为中华文明的探源找到了“玉石信仰”的突破口,并探索出一套归属文学人类学的、以“四重证据法”为核心方法论的中国本土文化理论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叶舒宪作主旨演讲



本次新成果四部著作照片


叶舒宪教授的《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一书,以九千至一万年的玉文化的大传统为立论基石,通过西部七省区250个县市的调查采样,划定了总面积2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西部玉矿资源区”,凭借丰富的田野样本、“接地气”的田野经验,重新建构起玉礼器的神话学,揭示华夏文明的精神和信仰之根,挑战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之根的传统观念,提出“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独创观点。


《文学人类学新论》和《四重证据法研究》的亮点,在于理论与个案的完美衔接,整合了文学人类学学科历经30年提出的一系列原创理论,如“文化符号N级编码”、“神话观念决定论”、“神话中国论”、“四重证据法”,充分体现了文学人类学这门在跨学科潮流下诞生的新学科爆发出的强大理论原创力和阐释力。


《四重证据法研究》是国内第一部全面论述四重证据法的学术著作。在西方后现代史学研究中有一个观点,没有历史真相,只有历史叙事。人们出于各种目的对历史的每次叙述都在消解历史真相。在知识考古中,最大的难题是历史间距。因为时空阻隔,无法跨越的鸿沟使得此岸的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真正亲临彼岸,去抵达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境。正是在这样的学术困境中,中国文学人类学四重证据法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有了划时代的价值。


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由来已久,不仅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叶舒宪看来,文化自觉不是口号,而是整体、深度和全新认识的中国文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将文化自觉落到实处。中国的文科学者应有深刻的责任感,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建构出属于中国本土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 


下午,围绕这批出版成果,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单位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还举办了以“中国文化深度认知的理论和方法论”和“神话学成果的创意与传播”为主题的两个专家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新成果的学科意义、学术视野、理论体系、方法论、创意理念、传播策略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分论坛一中国文化深度认知的理论和方法论现场


分论坛二神话学成果的创意和传播现场


各大媒体采访叶舒宪教授


本次会议后,神话学研究院与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还将组织第十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主题为“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对七千至五千年前长三角地区玉文化进行系统调研采样,并关注对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创意与转化,为重建以厚重历史而著称的新的上海文化形象,奠定学术基础。可以预期的是,这样全方位、多媒介的学术研究活动,将把神话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峰,也给代表中国话语的文化大传统新理论,找到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和新媒体再创作的广阔天地。


大会专家合影



撰稿:雷欣翰 
摄影:马灵、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