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人文学院第五届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成功举办

2025-10-23

10月10日至16日,人文学院第五届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成功举办。此次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包含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和文化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人文学院与海外合作院校在教学、科研、师生互访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学院开放人文战略,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


德国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Petra Thiel,海德堡大学教授Lena Henningsen、Sara Landa,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王茜,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党委副书记黄金贤、副院长蔡文菁,校院中外学生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蔡文菁主持。



     开幕式伊始进行了往届活动回顾。海德堡市副市长Stefanie Jansen以及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美国维思大学、日本昭和女子大学、埃及开罗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人文学院海外合作高校以视频形式为本届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送来了祝福。



齐红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致欢迎辞。她表示,人文学院秉承“开放人文”的国际化战略,将国际化战略融入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拓展与海外顶尖高校的实质性合作。近年来,学院更是积极探索在地国际化,通过国际交流周、国际交流推广月等品牌项目,助力师生参与全球学术对话。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与海外合作高校继续携手并肩,开启深度合作的新篇章。王茜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致辞。她表示,上海交通大学长期致力于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包括双学位项目、种子基金和学生交换项目等在内的多元合作机制。她指出,人文学院国际交流周自举办以来已吸引众多海外合作高校师生参与,为院校间的互动搭建了良好平台,期待今年通过一系列丰富的学术和文化活动,进一步与海外高校增进了解、加深交流。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加强与合作院校的联系,打造更多国际交流平台,共同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



      德国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Petra Thiel作题为《重思新的文学当下:跨文本、跨文学与建构世界的技术》的主旨演讲。会上,Petra Thiel与参会师生围绕讲座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主旨演讲环节后, “我眼中的交大”国际学生中文演讲比赛决赛随之举行。本次比赛旨在展现来华留学生视角下的校园生活,鼓励留学生用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讲述与交大结缘的故事。黄金贤,中文系副教授刘元春,汉教中心副研究员柏亚东、副教授安娜作为评委出席活动。决赛现场,10名来自泰国、印尼、日本、土耳其、埃及、缅甸、韩国、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9个国家的留学生登台亮相。他们分别来自交大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电院等学院。留学生们虽拥有各异的文化背景,却用同一种语言——中文,来分享他们的校园故事。参赛者真诚的讲述流淌着自己与交大的不解之缘,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经过激烈的角逐,比赛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来自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李富艳(缅甸)和郑民敬(韩国)荣获一等奖,而由在场观众投票产生的“最佳人气奖“和“最佳风采奖”两个特别奖项由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郑民敬(韩国)和现代中国研究的山恒夫(土耳其)获得。比赛虽有终点,但以语言为桥、以文化为媒的探索永无止境。



10月10日至11日,人文学院举办了上海交通大学-海德堡大学第四届国际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此次报告会为期两天,共分为五个专场,分别由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德方院长Petra Thiel, 教授Sara Landa,教授Lena Henningsen,人文学院副院长蔡文菁以及副教授李鹃主持,人文学院教授陈浩,教授龙其林,长聘副教授韩蕾,长聘教轨副教授施东来,助理教授韩尚蓉,外国语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丁瑶担任评议人。来自两校的12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围绕““重思世界建构——跨文化视角下的现实构建”作主旨发言,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在会议中,人文学院Khemika Rimpranee获得了“‘生生’最佳学生论文奖”。本次报告会促进了两校师生的交流与学习,未来双方将继续推动在国际科研、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10月10日至12日,人文学院举办“约翰·斯特劳斯与当代音乐文化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主持,她强调,此次会议具有学术与艺术双重层面的致敬意义,深化了各方对音乐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共识,并推动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报名参加研讨会及闭幕式音乐会的观众超过150人。



10月12日,人文学院成功开展“弦歌不辍·千年回响:国际学生文化探索之旅”活动。海德堡大学师生及本院国际生受邀参与,深度体验中华文化。在上午的“丝竹雅韵”主题环节,师生欣赏了古典乐器演奏、昆曲展演并体验互动教学,沉浸于中国音乐魅力之中;下午的行程则转至上海博物馆,众人鉴赏青铜器、玉器、书画等千年文物,感受中华艺术脉搏。此次活动增进了中外师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强化了与国际合作院校的情感纽带,为人文学院开放发展战略注入新动力。



10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邀海德堡大学Lena Henningsen教授以“鲁迅小说的连环画改编”为题,通过鲁迅作品改编案例,阐释视觉化改编如何为经典文学注入新生命力。人文学院中文系访问教授、鲁迅纪念馆前任馆长王锡荣,中文系教授刘佳林及博士研究生刘适南参与对谈,分别从艺术技法、读者接受与史料挖掘角度补充见解。



10月15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Terrence Deacon教授与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首席教授陈嘉映教授应邀做客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围绕“目的论因果性的自然科学何以可能”这一核心观点及其引发的深层科学哲学议题进行了富有洞见的交流与探讨,文科建设处(智库中心、智慧人文社科中心)处长吴文锋、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出席活动,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蔡文菁主持。



10月16日,人文学院举办海外交流项目分享会,国际化办公室张艺菡老师围绕学校和学院层面的交流交换项目以及奖学金政策等作了详细介绍,并并现场回应了同学们的各项疑问。。布里斯托大学中国办公室Rita老师受邀介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布里斯托大学人文学院双硕士学位项目;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柳同学分享CSC公派留学项目申请经验;人文学院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孙涵之同学分享双硕士学位项目申请经验。通过此次分享会,学院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学校和学院各类交流项目,得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申请做准备。



人文学院第五届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在前四届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形式、深化内涵,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近700名海内外知名高校师生参加。未来,人文学院将继续举办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与海外合作高校加深联系与交流,进一步助力人文学科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


供稿:国际化办公室
摄影:王成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