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Terrence Deacon教授、陈嘉映教授做客“文治大讲堂” 探讨目的论因果性的自然科学何以可能

2025-10-17


10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第十五期活动在闵行校区李政道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并作为人文学院2025国际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杰出教授Terrence Deacon带来“目的论因果性的自然科学何以可能”的主题讲座,并与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首席教授陈嘉映围绕主题进行对谈。文科建设处(智库中心、智慧人文社科中心)处长吴文锋、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出席活动,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蔡文菁主持。



吴文锋处长为讲座致辞,对Deacon教授的到来与陈嘉映教授两年后再次做客“文治大讲堂”表示了欢迎与感谢。他表示,Deacon教授提出的涌现动力学理论,致力于在科学框架内重新找到解释生命、意识、意识和价值等目的论介绍的途径。Deacon教授与陈嘉映教授的学术讨论共探“目的论科学”对弥合“解释鸿沟的可能”,希望广大师生们借此机会,深化对“科学与人文内在共生”的认知,未来以科学严谨与人文温度兼具的态度,探索学术前沿。



吴文锋处长和齐红书记共同为Deacon教授和陈嘉映教授颁发了“文治大讲堂”致谢牌。



Deacon教授从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生命的起源、意识的本质的问题开始他讲座的主题,并从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一章的“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利”的启示出发,认为现代科学之所以不能解释这些目的论现象,是因为总是从存在的东西出发,而目的论现象是缺失的,也就是老子意义上的“无”。



Deacon教授的主题讲座后,陈嘉映教授与他进行了对谈,复旦大学副研究员刘皓滢进行了英文翻译。陈嘉映教授就Deacon教授的涌现动力学理论是否是科学、能否解释意识和道德、“缺失概念”与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无”的概念、科学是否是统一的、该如何统一,以及西方学术界对他理论的接受程度等问题,与Deacon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踊跃提问,Deacon教授与在场的同学就神经系统的运作方式与意识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活动在亲切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供稿:国际化办公室

转载:https://news.sjtu.edu.cn/jdyw/20251016/21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