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挑战计划实践团于2025年8月7日至20日赴法国巴黎及秘鲁利马、钱凯,围绕“双碳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港口绿色低碳转型解决方案”开展国际调研。在秘期间,团队联合秘鲁太平洋大学和秘鲁天主教大学举办港口绿色转型学术论坛,推出“SJTU DAY”专题展;访问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深化文教交流;参访当地博物馆,探索安第斯文明生态智慧;参访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公司,调研其港口绿色转型与ESG实践。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人文学院硕士生解依洋同学(导师:郭恋东)积极发挥语言与跨文化沟通优势,推动团队与当地进行有效沟通,协助搭建技术与文化的沟通桥梁,为“双碳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港口绿色低碳转型解决方案”这一项目增添人文视角。
一、西语翻译全程护航,人文学子成为“沟通接口”
在团队为期多日的秘鲁行程中,人文学院硕士生解依洋同学充分发挥西班牙语沟通的优势,在高校交流、港口调研及日常活动中积极协助团队与地接人员进行交流。虽非专业口译人员,但她凭借多语种背景以及在交大人文学院实习项目中所培养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跨文化沟通中展现出高度的敏锐性与适应力,有效推动了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深化了中秘双方的理解与交流。
二、推广汉语文化,点亮中秘青年双向奔赴
除了承担翻译的工作,人文学子还与实践团成员一道走进秘鲁高校课堂,积极推广汉语知识与中华文化。在秘鲁太平洋大学(UP)举办的汉语社活动中,解依洋同学通过互动式教学,与当地学生积极开展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掌握汉语交流技巧。在答疑环节,她耐心解答了汉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与困惑,现场气氛热烈、交流融洽。
同时,她还向秘鲁青年学子简要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底蕴与最新发展。通过这次面对面的交流,汉语学习与交大百余年的办学传统和科研活力自然融合,拉近了异国学子与上海交通大学的距离。在语言互动的过程中,跨文化差异激发了彼此真挚的好奇心,也悄然拉近了中秘青年之间的情感距离。
三、人文与科技携手,展现交大青年复合型素养
该实践团将持续推动中国绿色港航经验与秘鲁发展需求的深入对接,让跨洋合作的种子在学术与文化的土壤中扎根成长,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青春智慧和交大力量。此次人文学子的参与,不仅是对“全球挑战计划”跨学科协同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体现了交大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复合型素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流与人文互鉴日益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渠道。在此次实践过程中,人文学子以踏实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展现出交大“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用语言搭建了理解的桥梁,用文化唤起了共鸣的回响。
撰稿:王骏
摄影:周以喆 臧瑷遥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沪交ICP备20101064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人文学院
截止今日 17:23 网站浏览量统计:153866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