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上海人类学学会第八届第九次理事会会议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110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神话学和民间文学研究院、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及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人类学学会荣誉会长金力,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胡薇薇、文科处处长吴文锋、人文学院院长吴俊、党委书记齐红,上海市社联学会管理处处长梁玉国,上海人类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久存,上海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上海人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上海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潘天舒,上海人类学学会理事及人类学领域学者们到场参会。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主持。
胡薇薇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上海人类学领域的核心学术枢纽,上海人类学学会设有20多个专委会,全面涵盖分子人类学、法医人类学、应用人类学、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全学科领域,在推动人类学跨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交大神话学和民间文学研究院作为上海市首家“人文社科创新基地”,以“玉文化先统一中国”“文化文本”“四重证据法”等原创理论成果,为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期待交大与上海人类学学会携手,开放包容,继续发挥“桥梁网络”作用,聚焦社会发展新课题,输出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
金力在讲话中肯定了上海人类学学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引领作用。他介绍了复旦大学设立的人类学一级交叉学科,下设哲学人类学、自然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四个方向,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原创理论回应技术变革与社会需求。金力强调,人类学研究需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为准则,推动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融合。人类学聚焦人类自身问题,致力于改善当下及未来的生存境遇与社会发展问题,展现出不可替代的学科价值。
会议核心议程由副会长潘天舒教授主持,讨论研究学会近期重点工作与发展规划。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涵盖了体质人类学、分子人类学、法医人类学、文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哲学人类学、中医人类学、环境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一带一路研究、科学传播、人类皮肤健康、标准化技术、应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设计人类学等)分别汇报工作,展现了上海人类学研究的蓬勃活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副会长李辉主持审议通过“新增理事候选人提名”“新增专业委员会提议”“学会延期换届表决”“2025年年会时间与主题”等多项重要议题。副会长叶舒宪教授主持闭幕式,会长王久存教授致闭幕辞。会后,与会嘉宾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晖园和校史馆。
本次理事会高效务实,专委会体系覆盖全学科领域,凸显“大人类学”格局,为新一年上海人类学界的发展与合作描绘了清晰蓝图。面对AI与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人类学正以“斜杠学科”特质(人人可参与、跨界协作)探索文明演进与社会发展新方案,彰显出服务国家战略的学科担当。
编辑:梅雪容
审核:唐启翠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沪交ICP备20101064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人文学院
截止今日 07:19 网站浏览量统计:153866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