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炳灵寺石窟进校园系列公益论坛第一站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音乐厅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主办,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承办,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共同支持。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罗华庆,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丁万华、副研究馆员王玲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党委副书记黄金贤,上海交通大学师生,交大附中闵行分校师生出席活动。
齐红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炳灵寺石窟在佛教、文学、哲学、历史、美学等领域中都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我们传承文明的责任,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她代表人文学院向为石窟保护事业倾注心血的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未来能与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深入合作,加强联合,优势互补,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罗华庆在致辞中提到,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炳灵寺石窟进校园系列公益论坛是弘扬敦煌文化的重要尝试,期待敦煌文化与青年人的碰撞能够带来文化书写的新篇章。
王玲秀在主题分享中介绍了ADDIN CNKISM.UserStyle炳灵寺石窟所在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这里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从西秦至明清,形成了多元文明交融的石窟艺术。石窟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900平方米、佛塔56座、馆藏文物438件,其中蕴含的文化跨越十多个朝代,见证着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丁万华在主题分享中介绍了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发展历史、机构架设和工作性质,研究所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为工作准则。一代代研究所工作人员的默默守护,让千年石窟在当代焕发新生。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与主讲嘉宾进行了充分交流,现场氛围热烈且温馨,师生受益匪浅,对炳灵寺石窟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价值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本次活动为炳灵寺石窟进校园系列公益论坛第一站。这是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与敦煌研究院旗下炳灵寺石窟携手打造的文物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弘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赏析,提升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撰稿:王若珣、王智尧
摄影:张知博、王若珣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沪交ICP备20101064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人文学院
截止今日 22:05 网站浏览量统计:153866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