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意义,强调了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性。5月10日-11日,由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筹办的“第九届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青年学者研讨会”顺利召开。会上,研究院组织开展了对文章精神的深入学习,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进一步明确战争审判与和平研究的历史责任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指出,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研究院全体成员一致认为,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是开展战争审判与和平研究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谱写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篇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将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不可撼动。任何歪曲历史、否定胜利成果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研究院首席专家程兆奇表示,战争审判研究在学问世界中是个很小的领域,但跨门而出,和它连接的是人类社会至今仍未解决的战争灾难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曾经发生过的战争罪行和战争罪行审判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探索避免战争、制止战争之道,从而实现世界和平这一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是所有研究人员努力从看似琐碎、渺小的工作中探寻的伟大目标。
在当今世界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大背景下,维护和平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破解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研究院副院长齐红表示,通过学习习近平主席的文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认识,深刻领悟战争审判不仅是对战争罪行的清算,更是对人类正义的捍卫。要以学术研究为依托,深入挖掘审判的历史价值,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智力支持。
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强调,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研究院全体成员一致认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是和平研究的新使命。
研究员杨彦君表示,联合国作为二战后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研究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与演变,将为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启示。
研究院全体成员纷纷表示,和平研究不仅要关注历史,更要面向未来。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国际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和平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总结历史经验,更在于为未来的和平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院将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探索实现持久和平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研究院始终致力于推动战争审判研究的深入发展,在战后审判档案整理研究、智库实践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研究院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战争审判与和平研究,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维护战争审判的正面遗产,为全球和平事业提供更多学术支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 赵玉蕙)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沪交ICP备20101064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人文学院
截止今日 11:58 网站浏览量统计:153866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