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潘悟云教授“东百越语和南海方言岛”讲座顺利举办

2025-03-28

      3月26日下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研究数据中心教授、著名语言学家潘悟云主讲的“东百越语和南海方言岛”学术讲座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教一楼110会议室顺利举办。讲座由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长聘教授郑伟主持,校内外40余名师生参加了该讲座。  



  
      潘悟云教授以中华文明探源的三大窗口——遗传、语言、考古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语言演化研究在文明探源中的核心作用。他提出,语言中的“演化语素”是解析文明脉络的最小单位,并详细介绍了如何从汉语方言、民族语等海量语料中提炼演化语素,构建语言演化模型。通过对比上古汉语辅音系统、出土文献及分子人类学数据,潘教授揭示了语言变迁与族群迁徙和文化交融的内在关联,为跨学科文明研究提供了方法论范例。  


      潘悟云结合其主持翻译的《修订汉文典》《原始汉语与汉藏语》等经典著作,以及近年来在演化语素分析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论证了东亚语言关系语素研究的学术价值。他特别指出,语言不仅是文化载体,更是文明演化的“活化石”,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可重构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路径。这一视角为历史语言学与考古学和遗传学的深度合作开辟了新方向。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方言多样性对语言演化模型的影响”“跨学科数据整合的技术挑战”“语言演化与华夏族群认同的关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潘悟云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强调需以动态视角看待语言与文明的共生关系,并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探索前沿技术手段在传统人文研究中的应用。  



      潘悟云教授的讲座逻辑缜密、例证丰富,既展现了语言学研究的深厚底蕴,也彰显了跨学科创新的巨大潜力。在场师生表示,此次讲座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未来,人文学院将持续推动学术跨界融合,加强语言保护与文明探源研究,为中华文明研究贡献交大智慧。  

摄影 / 杨萍  
撰稿 / 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