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交通大学唐文治校长重视国文教育,亲自组织一年一次的全校学生国文大赛,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倡导新时代国风精神,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以下简称“大赛”)面向全球大学生征稿。大赛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承办。
一、征稿要求
以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抒发对于当代生活的深入感悟,传承中华文化精粹,把握新时代脉搏,书写新思想篇章。作品采用旧韵、新韵兼可,但在同一首诗中,新旧韵不得混用,使用新韵的诗作,应加以注明。
参赛对象:全球在读及毕业三年以内的大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校生。参赛学生须以实名投稿,不得使用笔名、网名、曾用名等。
大赛主题 :沧海遗音——读叶嘉莹《鹧鸪天》有感
迦陵词云:“广乐钧天世莫知,伶伦吹竹自成痴。郢中白雪无人和,域外蓝鲸有梦思。 明月下,夜潮迟,微波迢递送微辞。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
请以诗、词、曲等方式,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出阅读心得。
征稿体裁:大赛参赛诗歌形式为传统诗词,包括:古体(古风、歌行体)、近体(律、绝)、词曲(不限词牌、曲牌)等。题目自拟,每人限投3首(体裁不得重复)。
截稿日期:2025年2月28日
投稿方式:大赛仅接收电子文稿,请通过以下链接进行投稿:https://wj.sjtu.edu.cn/q/LXfh4zYr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
注意事项:
2.以word格式提交,每个文件中只能含有1篇作品。如果同一个文件中包含多篇作品,则默认第一篇为参赛作品。文件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有违反,则取消参赛资格。
3.文件命名方式为:姓名_《作品名称》(例如:李商隐_《咏史》)
4.正文包括:题目,题目宋体3号字,加粗。正文采用宋体小4号字,1.5倍行距,不加粗。
5.每人只能提交一次,一次最多提交3篇作品,每种体裁仅限提交一篇,一旦提交不可撤回。
6.作品必须是投稿人原创,符合传统诗的文类要求,未参加其他大赛,未在各类公开出版物或网络发表,不得抄袭,严禁他人及AI代写。一经发现违规行为,即刻取消参赛资格。
二、评审方法
大赛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严格以盲评方式进行,以保证客观、公平、公正。具体过程如下:
初审:对符合投稿要求的作品进行分组,经专家进行背对背评审并推荐100篇作品进入复审。
复审:进入复审的100篇作品经专家进行背对背评审,对推荐篇目提出简要评审意见并推荐60篇作品入围终审。
终审:进入终审的60篇作品经专家进行背对背评审,确定获奖等级。
拟于2025年暑期,邀请获奖作者参与诗词大赛夏令营。
三、奖项设置
大赛奖项设置如下:
特等奖:1名,奖金3万元/篇;
一等奖:3名,奖金2万元/篇;
二等奖:10名,奖金1万元/篇;
三等奖:16名,奖金5千元/篇;
优秀奖:30名,奖金2千元/篇。
特色奖(包括短诗奖、诗画奖、新国风奖):名额及奖励金额,根据参赛和评审情况综合确定。
四、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
1.本次大赛全部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及有关权益均归著作权人所有。
2.参赛者参加大赛及所提交的参赛作品,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同参赛者不得以同一作品分别参与本次大赛。因违反上述规定而导致的法律纠纷等,一切责任均由参赛者自行承担;大赛组织方有权取消参赛者的参赛、入围及获奖资格,有权收回已发出的奖金、证书等荣誉。
3.参赛者提交参赛作品后,即视为同意授权大赛组织方以公益慈善为目的无偿使用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参赛作品的展览展示、编辑出版和宣传发布等权利。大赛组织方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尊重著作权人的署名权。
五、大赛组织方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
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知博
联系电话:021-34205116
联系邮箱:sjtu_portry@163.com
(本通知最终解释权归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一、大赛组织委员会
主 任:
胡薇薇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王建明 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成 员:
吴 俊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人文学院院长
齐 红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胡 昊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赵 昕 上海交通大学学指委秘书长、学生处处长
邓 涛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学位办公室主任
章俊良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
汪雨申 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联络处处长
顾希垚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
二、大赛专家委员会
顾 问:
陈永正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 旭 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刘永翔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莫砺锋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龚鹏程 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
三、终审专家
组 长: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首席专家
专 家:
刘 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钟振振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施议对 澳门大学原中文学院副院長、澳门大学荣休教授
钱志熙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章灿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张海鸥 中山大学教授、中华诗教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
彭国忠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新才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大赛工作委员会
组 长:
齐 红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秘书处:
丁晓萍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黄金贤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黄伟豪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长聘教轨副教授
黄小珠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长聘教轨副教授
朱兴和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周庆贵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研院助理研究员
卢 倩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政办职员
张知博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行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