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动态
人文动态

杜克大学刘康教授讲座“越界与变脸:激进文艺思潮的前世今生”顺利举行

2024-05-24


5月22日下午,“海派讲堂 艺文无界——国际知名学者共享会”(第六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202会议室顺利举行。“海派讲堂”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海派艺术馆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共同创办,我院中文系与“新文类和创意写作研究院”承办此次学术共享会。美国杜克大学刘康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越界与变脸:激进文艺思潮的前世今生”的精彩讲座。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浙江大学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的三十余位师生参会,并展开交流与讨论。活动由中文系王宇平副教授主持。




刘康是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我院访问教授,其研究方向包括文艺理论、当代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与国际关系等。近年来他在国际和国内学界开启“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此次讲座聚焦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从欧陆到美国,从1960年代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孵化演变状况,反思情绪骚动与理性实践的失衡,充满了现实关怀。



通过对美国时事新闻介绍,刘康教授巧妙地引出了分享会的核心话题: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即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围绕左翼“后学”理论,刘康教授的分享不仅涉及理论的历史渊源,还延伸到与之关联的理论实践和媒介化渠道,以及种种社会运动。刘康教授精彩地分析了左翼“后学”理论的“越界”与“变脸”,即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部落化的理论旅行,并对它们“美国化”与“中国化”的诸种面向与特点做生动的阐明。此外,刘康教授推介并倡导对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一经典文本的重读与思考,引起了参会者的浓厚兴趣。


围绕刘康教授的分享,与会师生展开了讨论。华东师范大学罗岗教授、吴娱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俊教授、中文系张先飞教授、夏伟副教授、人文艺术研究院施东来副教授,先后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学术实践,对共享会主题做出积极回应。在参会师生的畅谈中,理论批判与社会实践、结构主义、共同体、性别研究、马克思、德里达、齐泽克等关键词不断闪现,被不同学术背景的师生叠加了更多意蕴。刘康教授一面热情地解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一面更深入地分享对左翼“后学”理论的深入见解,现场讨论氛围热烈而愉悦。



撰稿:魏银霞

摄影:陶第文、海派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