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阐释学及其未来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人文艺术研究院和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批评》主编张江教授作主旨发言。20余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人文学院副院长、上海市特聘教授、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副主任韩振江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人文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中国文化和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学术举措。
张江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两个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中国文化本体性建设、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建构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因此,中国阐释学的系统研究与体系建构要通过理性的批判代替对西方阐释学及其文艺理论所作的单向性解读。他详细回顾并讲解了从《强制阐释论》《公共阐释论纲》到《关于阐释论的提纲》的思想发展历程。
张江教授重点指出:首先,从中国阐释学的立场出发,对西方文艺理论进行批判性认识,力图建立完备的、自洽的阐释学体系。其次,阐释的目的是为了自我确认,而公共阐释需要以有效性为标准。他认为阐释是公共理性行为,是人类理性的一般,是普遍存在的能力。最后,未来的研究需要以阐释学的术语和眼光与文本结合,比如探究希腊神话和《三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神话对科学生产的表达和历史渊源。
与会学者就中国阐释学及其未来发展的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并与张江教授进行对话。本次研讨会气氛热烈,讨论议题集中而又深刻,理论思考与现象关注并重。张江教授所作《关于阐释论的提纲》为中国阐释学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同时为西方文艺理论的批判性认识带来了新的视角。张江教授的观点在研讨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供稿:李菡婷、张玉玲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沪交ICP备20101064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人文学院
截止今日 11:15 网站浏览量统计:153866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