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系
姓名:陈业新
职称:长聘教授

联系方式:yxchen@sjtu.edu.cn

研究专长:中国古代史、环境史、灾害史、历史地理

陈业新,1996、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历史文献学专业)。2001—2003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2003年迄今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任副教授(2003.12)、教授(2008.12)、人文学院副院长(2010.05)、博士生导师(2010.06)、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2011.11)、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2019.10—2021.01)。现任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史专业)。主要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教学工作,研究领域集中于历史地理、环境史、灾害史等。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6年:《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上、中、下册,台湾昌明文化有限公司2016年版。版权贸易,繁体、竖排本。

2015:《长江流域的游艺竞技》(编著),长江出版社,14万字。

2012:《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专著,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出版基金资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52.5万字。

2011:《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合著,张建民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本人完成其中第四章“长江中游地区距今10000—1800年间气候状况研究”,第116—185页。

2008:《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专著,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近500年来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丛书”之一种,邹逸麟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51.3万字。

2006:《鱼龙百戏——长江流域的游艺与竞技》(编著),武汉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4.6万字。

2004:《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32.7万字。该著被汝信、赵士林主编的《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选为“年鉴”2004年度中国古代史学科优秀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79—380页。

1999:《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上、下册,合著,王玉德等主编,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人完成其中第二章“秦汉时期的生态文化”、第十四章“中国历代灾害与生态文化”,第136—274、1183—1243页。

1997:《道家逸品》(与刘韶军合著),长江文艺出版社。本人完成其中《庄子》部分,该著由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再版,2013年列入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1997:《汉高祖的人生哲学》(与姚伟钧合著),台湾汉扬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中国历史文选》(教材,周国林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本人参与编写其中《礼记》部分,中华书局。

2004:《庄子评析》(古籍注评),崇文书局,2012、2015年再版,多次重印。

1995:《明实录类纂》(浙江上海卷)(古籍整理,李国祥等主编,多人完成),武汉出版社。 


2021年:《国计、家业、民生:明代黄淮治理的艰难抉择》(陈业新、李东辉),《学术界》,第10期,第190—200页。

2021年:《灾害文化:透视传统中国的另一个视角》(陈业新、李东辉),《云南社会科学》,第5期,第141—146、187页。

2020年:《历史地理视野下的泗州城市水患及其原因探析》,《学术界》,第5期,第167—175页。

2020年:《历史时期水旱灾害资料等级量化方法述论——以<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1期,第107—115、128页。

2019年:《先秦秦汉时期渔猎工具考述——兼及其生态资源保护价值》,《社会科学动态》,第11期,第101—111页。

2019年:《明清时期皖北地区逃荒风习的形成研究》,《安徽史学》,第5期,第35—43页。

2019年: 《从慈善到商业——试论美国红十字会与导淮借款(1911—1914)》(何菲、陈业新),《安徽史学》,第4期,第62—70页。

2018年:《<周易>“王用三驱”阐说的学术史考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第9—18页。

2018年:《清代淮河上游地区的陂塘水利及其水利组织演变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对象》(何菲、陈业新),《中原文化研究》,第4期,第122—128页。

2018年:《历史时期荒政成效评估的思考与探索——以明代凤阳府的官赈为例》,《学术界》,第7期,第173—186页。另见张崇旺、朱浒主编:《江淮流域的灾害与民生》,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35—49页。

2017年:《<周礼>生态职官考述》,《中原文化研究》,第6期,第111121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17年:《淮河文化研究述论》,《学术界》,第11期,第127140页。

2017年:《成礼三驱:汉唐时期三驱礼衍变述论——以蒐狩礼的建设为线索》,《社会科学》,第3期,第130143页。

2017年:《1960年代以来有关水旱灾害史料等级化工作进展及其述评》,《社会科学动态》,第2期,第3757页。

201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拒绝新式粪秽处置系统的原因探析》(焦存超、陈业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6期,第8493页。

2016年:《〈周易〉“三驱”礼考释》,《周易研究》,第2期,第67—83页。该文另以《〈周易〉三驱礼简释——以程、朱的释说为引子》为题,刊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7辑)(CSSCI来源集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48-169页。

2016年:《阻源与占垦:明清时期芍陂水利生态及其治理研究》,《江汉论坛》,第2期,第104—11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

2015年:《焦陂塘兴废考——兼及焦陂镇》(焦存超、陈业新),《安徽史学》,第6期,第134—138、168页。

2015年:《深化灾害史研究刍议》,《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1期,第86—93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2期转载主要内容。

2013年:《历史时期芍陂水源变迁的初步考察》,《安徽史学》,第6期,第92—105页。

2012年:《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江汉论坛》,第10期,第62—68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地理》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12年:《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中国社会科学报》,9月5日。

2012年:《秦汉时期乌兰布和北部地区生态状况的再考察》,曹玮主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2012》总贰辑,三秦出版社,第383—399页。

2011年:《道光二十一年豫皖黄泛之灾与社会应对研究》,《清史研究》,第2期,第90—101页。

2011年:《明清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变迁——以文武举士的变化为例》,《江汉论坛》,第1期,第89—101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主要内容。

2010年:《“载纵载横”与无远弗近——秦汉时期幽燕地区交通地理研究》,《社会科学》,第8期,第105—118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地理》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0年:《清代皖北地区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清史研究》,第2期,第73—85页。

2009年:《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探析——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孔子研究》,第4期,第4—16页。

2009年:《清代皖北地区洪涝灾害初步研究——兼及历史洪涝灾害等级划分的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辑,第14—29、8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009年:《1938—1947年黄河南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徐少华主编《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第393—417页。

2008年:《两汉时期幽燕地区社会风习探微》,《中国史研究》,第4期,第45—72页。另载韩国庆北大学东西思想研究所《东西思想》第4集(《东西思想研究所论文集》),2008年2月,第181-210页。

2008年:《明清时期皖北地区尚武风习初探》,程必定、吴春梅主编《淮河文化纵论——“第四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第46—69页。

2008年:《明代国家的劝分政策与民间捐输——以凤阳府为对象》,《学术月刊》,第8期,第139—147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2期转载主要内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08年:《明清时期皖北地区健讼风习探析》,《安徽史学》,第3期,第101—110页。

2008年:《皖北花鼓灯探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第477—483页。

2008年:《明代凤阳府灾后税粮折色初探》,《中国农史》,第2期,第48—57页。

2008年:《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呰窳风习探析》,《社会科学》,第3期,第27—37页。

2008年:《民国时期民生状况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1期,第78—88页。

2007年:《1931年淮河流域水灾及其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安徽史学》,第2期,第117—128页。

2007年:《儒家生态意识特征论略》,《史学理论研究》,第3期,第42—51页。

2007年:《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辑,第5—16页。《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3期摘要转载。

2006年:《是“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荀子〉天人关系论再考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5期,第53—59页。该文被赵轶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亚洲文化研究丛刊)收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06年:《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论略――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编《现代意识与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52—281页。

2006年:《两汉荒政思想探析》,《湖北大学学报》,第1期,第12—17页。

2005年:《近五百年来淮河中游地区蝗灾初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辑,第22—32页。

2005年:《近些年来关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述评——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2期,第74—80页、封三。该文被赵轶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亚洲文化研究丛刊)收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04年:《秦汉政府行为与生态》,《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第63—68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03年:《两汉时期蝗灾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周国林主编《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第487—495页。

2003年:《秦嘉籍贯考辨》,《安徽史学》,第4期,第105—106页。

2003年:《西汉元帝建昭四年“雨雪”辨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辑,第32—34页。

2003年:《两汉时期天体异常灾害论探讨》,《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第114—117页。

2002年:《两汉祈雨礼俗初探》,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辑,商务印书馆,第319—328页。

2002年:《两〈汉书〉“五行志”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与认识》,《史学史研究》,第3期,第43—48页。

2002年:《两汉时期的灾害及对经济影响的分析》,《江海学刊》,第5期,第158—163页。

2002年:《两汉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历史研究》,第4期,第76—95页。

2002年:《两汉荒政特点探析》,《史学月刊》,第8期,第39—43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02年:《两汉时期灾害发生的社会原因》,《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第110—115页。

2002年:《两汉荒政初探》,《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第22—26页。

2001年:《秦汉时期生态思想探析》,《中国史研究》,第1期,第19—26页。

2001年:《秦汉时期北方生态与民俗文化》,《社会科学辑刊》,第1期,第102—107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01年:《灾异辨析——兼及〈公羊传〉与董仲舒之灾异说》,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0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4—103页。

2000年:《秦汉生态职官考述》,《文献》,第4期,第41—47页。

2000年:《秦汉时期西北开发史鉴》,《光明日报•历史周刊》,12月8日。

2000年:《秦汉时期巴楚地区生态与民俗》,《江汉论坛》,第11期,第55—58页。

2000年:《司马迁天命观的多重性及其原因初探》,《湖北大学学报》,第4期,第73—77页。

2000年:《论项羽的多重性格及对其成败的影响》,《台州师专学报》,第3期,第30—34页。

2000年:《试论项羽兵法》,《浙江学刊》,第2期,第146—148页。

2000年:《浅谈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与实践》,《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第39—42页。

1999年:《察举制与两汉社会品评之风》,《文史知识》,第12期,第49—52页。

1999年:《试论两汉察举制对历史文献发展的影响》,《台州师专学报》,第1期,第12—16页。

1998年:《“罢黜百家”语出何人》,《中国史研究》,第2期,第169—170页。

1998年:《秦汉生态法律文化初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第84—89页。

1997年:《地震与汉代荒政》,《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88—91页。

1996年:《两汉文献整理述略》,《文史知识》第11期,第96—102页。

1996年:《湖北地震史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第75—79页。

1995年:《项羽与成语典故》(与王明德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12期,第33—34页。


       2019年: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二等奖。

2015年: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6届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2/10)。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贡献奖一等奖。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8)。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全国第一届大学素质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试验成果)一等奖(3/6)。

2011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著作三等奖。

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邹逸麟主编《500年来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丛书》之一种)

2010年:第十一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邹逸麟主编《500年来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丛书》之一种)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华山国际奖教金”。

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二等奖。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SMC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4年: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02—2003)论文类三等奖。

200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论文二等奖。

       2000年: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古文献”优秀奖学金(博士生类)三等奖。


2018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持,进行中。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进行中。

201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6,实际主持,已完成。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专项课题重点项目,主持,已完成。

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持,已完成。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主持,已完成。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计划特色项目,主持,已完成。

2005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主持,已完成。

2001年:孔子文化大学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项目,主持,已完成。

200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