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中文系
姓名:文学武
职称:长聘教授

联系方式:wenxuewu1968@sjtu.edu.cn

研究专长: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开设课程:《鲁迅与中外文化》《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欣赏》《现代文学流派研究》

文学武,男,19683月生。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人。19973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4月至19999月供职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其间于19984月至199810月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宣传处轮岗。19999月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001231日晋升副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9月至20138月台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著作:

1.《风雨中的野百合》(独著,专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6万字。

2.《京派小说研究》(独著,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30万字。

3.《京派小说研究》(独著,专著,繁体字版),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23年版。

4.《革命时代的文学叙事和话语》(独著,专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2万字。(获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学术基金资助)

5.《多维文化视域下的京派文学研究》(25万字,独著,专著),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版,23万字。

6、《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艺活动(1937-1949)》,(40万字,第二作者,专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7、《故都的文化记忆与文学书写:京派文学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空间关系研究》(40万字,独著,专著),入选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学术成果文库,人民东方出版传媒东方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8、《美的守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案研究》(30万字,专著,独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4年版。

9、《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编年史(1907-1949)》(70万字,专著,独著上下册),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4年版。

10、《中国现代文学空间拓展与审美转型》(35万字,独著,专著),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

1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独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0万字。



译著:

1.《为女人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伦纳德·伯恩斯坦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激发创意灵感的咖啡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4.《团队创意的咖啡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5、《新设计的对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中国比较文学》、《新文学史料》《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A类权威期刊4篇,CSSCI来源期刊近100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编。

1、《各具异彩的文学景观——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比较论》,《文学评论》, A类,1998年第4期。

2、《朱光潜、梁宗岱诗学理论比较论》,《文学评论》,A类,201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摘要。

3、《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文学评论》,A类,2013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

4、《红色文艺光环下的丁玲解读》,《文学评论》,A类,201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5、《论京派小说的文体特征》,《学术月刊》,1998年第11期。

6、《梁宗岱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现代性》,《学术月刊》,2009年第9期。

7、《论京派小说的审美理论空间》,《学术月刊》,2010年第1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摘要。

8、《跨越异域的彩虹:瓦雷里与中国现代纯诗理论》,《学术月刊》,2013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16期摘要。

9、《红色经典是怎样生成的》,《学术月刊》,2016年第7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0、《李长之〈鲁迅批判〉与中国现代独立学术品格》,《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11、《论梁宗岱文学批评的个性》,《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

12、《〈大众文艺丛刊〉事件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6期。

13、《汪曾祺与五四文学》(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3期。

14、《叶公超与中国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7期。

15、《接受和疏离:李健吾与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第3期。

16、《〈学文〉杂志与中国现代文学》,《新文学史料》,2013年第3期。

17、《水星杂志与中国现代文学空间的开创》,《新文学史料》201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

18、《瓦雷里与梁宗岱诗学理论建构》,《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19、《从政治审美到人性审美》,《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14年第7期复印。

20、《叶公超与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建构》,《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16期摘要。

21、《海外学者的中国现代女性作家想像》,《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2.《论京派小说的人性思想》,《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

23. 《沈从文文学批评论》,《云南社会科学》(第一作者),2001年第2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

24.  《论〈野草〉研究(1981——2001)》,《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8期。

25.《战后台湾光复初期对鲁迅的传播和研究——以〈台湾文化〉为例》,《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4期。

26、《李健吾文学批评视野中的左翼文学》,《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8期。

27.《梁宗岱与中国比较文学》,《文艺争鸣》, 2013年第7期。

28、《女性革命炼狱:丁玲与陈学昭人生道路比较》,《文艺争鸣》2015年第2期。

29.《丁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当代反思》,《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第6期。

30.《梁宗岱诗学与中国艺术精神》(第一作者),《浙江学刊》,2010年第1期。

31.《朱光潜与京派文学》,《浙江学刊》,2012年第2期。

32.《京派小说与中国艺术精神》,《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33.《论京派小说家的文化心态》,《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2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4.《梁宗岱与中西诗学精神》,《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4期。

35.《鲁迅学研究的一部力作》,《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4期。

36.《论骆宾基小说创作的审美心理特征》,《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2期。

37.《现代主义与〈野草〉创作中的接受心理》,《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4期。

38.《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文论的建构》,《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第5期。

39、《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审美现代性》,《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8期。

40.《战争夹缝中的现代性追求》,《晋阳学刊》,2011年第1期。

41.《中国左翼文人传记写作研究》,《南方文坛》,2010年第4期。

42、《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当代意义》,《南方文坛》,2014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4年转摘。

43.《文化家园的依恋》,《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4期。

44.《论汪曾祺散文的文化意蕴》,《当代文坛》,1996年第2期。

45.《论沈从文的湘西散文系列》,《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6.《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江淮论坛》,2000年第2期。

47. 《梁宗岱、李健吾文学批评比较论》,《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

48.《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个性》,《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49.《京派文学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空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2期摘要。

50. 《李健吾、沈从文文学批评比较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3期。

51.《京派小说与中国文化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4期。

52.《中国传统批评的创造性转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1期摘要。

53.《叶公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5期。

54.《汪曾祺的文学意义》,《同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5期。

55.《论京派小说的人道情怀》(第一作者),《同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56.《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诗学理论建构》,《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5期。

57.《悬崖边上的树》,《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1期。

58.《论京派小说的现代性意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1期。

59.《此情可待成追忆》,《学海》,1999年第6期。

60.《大地之子的炽热情怀》(第二作者),《中国出版》,2009年第4期。

61.《1930年代主流文学论争外的审美选择——以李健吾的三次文学论争为中心》(第二作者),《南方文坛》2021年       第4期。

62.《都市旋涡中的清醒与迷误——沈从文海派文学批评之反思》《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63.《现代文学批评的寻美之旅——论唐湜的文学批评》,《文艺争鸣》2021年第5期。

64.《中国新诗突围的历史总结与批评话语建构——论沈从文的新诗批评》,《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3期。中国人大   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

65.《论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关键词》,《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66.《京派诗论与中国现代新诗合法性理论建构》,《学术月刊》2020年第12期。

67.《先锋视野:京派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68.《论京派知识分子大学校园的公共交往》,《文艺争鸣》2020年第3期。

69.《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思考》,《中国文       学研究》2020年第1期。

70.《论京派诗歌中的现代性因素》,《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第1期。

71.《论京派知识分子学院派批评的视野和风范》,《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

72.《重绘民国时期北京的文化地图》,《上海文化》2019年第10期。中国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73.《论京派知识分子与民国大学的文学教育》,《南方文坛》2019年第5期。

74.《论京派文学的学院派文学品位,《广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75.《论京派文学中的文学和城市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76.《重构“正义之城”的美学向度——从诗性正义到审美正义》(第二作者),《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77.《文学社团与公共领域——京派文人集团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较研究》,《浙江学刊》2019年第4期。

78.《北京知识分子的物质和精神生活(1912-1937)——以几种知识分子日记为中心》,《新文学史料》2019年第2期。

79.《京派文人集团和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比较——以社团的精英化构成和沙龙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        第2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80.《公共领域中的知识分子角色——以20世纪30、40年代的沈从文为例》,《文艺争鸣》2019年第3期。

81.《都市空间中的欲望、消费及美学——新感觉派、左翼文学中的上海都市叙事比较》,《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82.《从康德到马克思:宗白华的哲学转向》(第二作者),《学术前沿》2019年第3期。

83.《神圣动物:沈从文“湘西边地”中审美理想的神话原型研究》(第二作者),《吉首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84.《京派文学视域中的《文学杂志》》,《文艺争鸣》2018年第2期。

85.《文化的彩虹之桥——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京派文学的跨文化交流》,《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86.《《骆驼草》与早期京派文学的审美趣味》,《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1期。

87.《美与自由的追寻——朱光潜现代文学批评思想探析》,《文艺争鸣》2017年第6期。

88.《公共舆论空间是如何介入文学的——以《大公报·文艺》(1933—1937)为例》,《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89.《论《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文学版图(1933—1937)》,《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90.《周作人与《骆驼草》杂志》,《新文学史料》2016年第4期。

91.《公共空间·岗位意识·先锋角色——林徽因与京派文学》,《文艺争鸣》2016年第5期。

92.《宗白华的早期伦理哲学观:同情与忏悔》(第二作者),《上海文化》2016年第10期。

93.《京派文学批评的法兰西文学因素》(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年第1期。《新华文          摘》论点摘编。

94.《从形式之美到自由之境》(第二作者),《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95.《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论李长之关于中国文艺复兴道路的理论设计与探索》,《文艺争鸣》2022年第10期。

96.《朱光潜诗论中的德国美学视野》,《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97.《李长之文学批评中的德国思想谱系》,《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

98.《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李长之》,《南方文坛》2023年第6期。

99.《梁宗岱戴望舒诗论比较》,《文艺争鸣》2023年第8期。

100.《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论的超越性》,《江汉论坛》2024年第1期。

101.《论戴望舒对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诗论的超越》,《浙江学刊》2024年第2期。

说明:以上论文未加以注明的均为本人独立署名。




上海交通大学华山国际奖教金(2009

上海交通大学烛光教学一等奖(2009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20022015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2009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三等奖(2012

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三等奖。(2020年)


学术兼职:

中国丁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  上海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域外思想资源整理与研究(1907-1949)》(2021,80万)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编年史(1907-1949)》(2020年,20万)

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京派文学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空间关系研究》(2013年,18万,结项,良好)

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维文化视域下的京派文学研究》(2010年,9万,结项)

5、上海哲社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料整理与研究(1907-1949)》(2019年,8万)

6、上海哲社项目:《京派文学与东西方文化精神》(2009,4万,结项)

7、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基于20世纪30年代期刊文化的上海都市文化研究》(10万,2013年,结项)

8、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项目:《京派文学研究》(5万,2009年,结项)

9、入选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学术基金资助。(2011年)

10、入选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学术成果文库。(2020年)